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人文婺城 > 婺江文学

春遗仙源湖

2009-11-09 10:07:1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琚红征

  安地,读起来平顺,看起来也是个不事张扬的所在。仙源湖(又名安地水库),离镇不远,就在相峙的两山前,拦腰一围,便孕成一个水色澄清的所在。据地方志载,金华县设于隋代。而安地,相传也始建于唐朝初期。对这里的街市没啥印象,古色旧痕也似乎鲜见。站在新旧掺杂的拥塞街头,让人感慨时光流转中的变迁。

  当时有申氏农人迁居此地,建房于乌龟山背一带,后扩展成为一小村,名曰:"樟村"(现尚存遗留瓦砾及陶器碎片)。繁衍生息,人口剧增,又碍于洪涝威胁,遂迁址于西山脚下。可以想像,明明秀秀的山水间构筑了怎样一片世外桃源。至今,那种怡然自得的气息,在屋檐房舍间还依稀可辨。

  一般人,习惯将"仙源湖"称为安地水库。确实,始建于1958年底,1965年建成的安地水库,只是一个调洪蓄水的库区。但仙源湖的名称并非妄称。安地发源的樟村在明末清初更村名为"仙源",至清朝雍正初年(1724年)金华县令赵泰生在村口四脚亭匾上题"仙源深处"四字(至今45岁以上的村民都曾亲眼见过)。此后,"仙源深处"便成为安地十景之首,其他九景按进村顺序东西两侧星罗棋布。文革前,人们在上安地还看到过凿有"仙源"字样的古石碑。现在安地村老街上还留有清末民初的古门牌(安地镇后街)。所以,将安地水库正名为"仙源湖",只是正本清源的自然归位。

  4月24日,受兰溪市作协邀请,在婺城区文联等部门的率领下,与一帮文学爱好者重游安地,再赴仙源湖。前一次来,正值盛夏。湖中泳者如鲫,而浅山近水,轮廓分明。这次来,春意渐消,却又意犹未尽。一行人缓慢地踱在仙源之畔,山色空濛雨亦奇。霏霏细毫无声潜入,山景水影不甚明晰。也正如心态,不急不躁,安然与仙湖相视而笑。

  安地有十景:仙源深处、伏虎把关、石神镇口、雅堂诵经、神龟镇水、魁星点将、常亭思女、禅宗古刹、金字形、十景亭。在湖畔稍事停顿,便驱车转入花径,去别处寻芳。过了仙源湖户外营地,折进的便是有千亩花卉苗木、万亩翠竹林的生态景观带。一路行来,虽走马观花,但清新山林气息扑面而来,记忆深刻。深红浅黄的杜鹃花还三三两两缀在崖边,仿佛是遗在山垅里最后的一抹春光。古木森森,斜盖在淙淙小涧上,大块的鹅卵石横陈列积在水底。狭窄的公路旁,荷锄的老农捧着一株硕大的春笋。虽表情漠然,还是令人艳羡他活在这人间仙境。而修竹林中,一人多高的笋柱已适时萌发,争先恐后地生长在我们经过的视线里。耳旁是时有时无的鸟鸣,以及突兀的犬吠。这一路,真的有十里桂林。虽然来的不是花发的时节,而郁郁葱葱的枝叶,着实可以想像八月浓郁的香馨。

  踏花归来马蹄香。这现代的车轮,享受了生香的艳遇,是否也变得灵动,显得格外轻快。只是我感官的触角,在春的末梢,遗在仙源湖里,无法自拔了。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