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背井离乡到门口赚钱
● 从环境脏乱到鸟语花香
● 从温饱不济到休闲娱乐
虽说不是旅游旺季,但这些日子寺平村里上海等地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这些都市游客慕名游玩了乡村之后,还纷纷带些柑橘、毛芋、蕃薯等农特产品回去。经过新农村建设后的寺平,旅游业发展使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做农家乐餐饮的夏来法说,以前大家守着金山愁饭吃,不得不出去打工,收入十分微薄,现在经过新农村建设,挖掘了古文化,发展了旅游业,在家门口就能经商开店,一年收入还增加了一倍以上,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看得见。
不仅是寺平村,其他各个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的村民都尝到了建设后带来的好处。白龙桥镇潘村垅村以养殖业为主,过去村里臭气熏天,只要去过该村的人,大家一闻身上的味道就能猜出来。2006年,潘村垅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推广生态庭院建设,在村里兴建沼气池。经过整治后的潘村垅,不仅解决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而且现在村里家家都用沼气做饭,村民们都说,一年省下的煤气费和肥料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大家对此拍手叫好。
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农户纷纷自行在村里建起了新房,但是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建设布局混乱。“有新房无新村”,自来水入户率低,卫生条件差,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等现象比比皆是。从2003年开始,婺城区开始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经过5年的整治,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完成273个村的村庄整治,到年底将有90个以上开展整治的村完成整治工作,同时,区政府也提出,到2010年将基本完成村庄整治工程建设,农村环境渐入佳境。
环境好了,条件好了,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和谐。蒋堂镇直里村文化底蕴深厚,新农村建设好后,村里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富有盛名的直里戏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棍舞,一直延传下来的武术等多种文化活动都被发扬光大,也为直里人增添了一份骄傲。该村80多岁的郑奶奶说:“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哪有什么时间和心情来摆弄花棍啊?现在条件好了,老了还能和大家一起打花棍,真是开心啊。”
经过整治后的新农村,推窗见绿叶,开门闻花香,完全改变过去“粪缸路边摆、污水沟里流”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喜看村民谈乐业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