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婺城区在广泛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行业凝聚、农户联结等方式,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大提升了我区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已有220家专业合作社,其中省示范性合作社、市规范化星级合作社计38家,均列全市第一,合作社成员总数8500多,带动非社员农户7.8万人;2008年经营服务收入达6.37亿,全区合作社实现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4.88亿,出口农产品38万。合作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那么该如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健康发展?手指又怎样才能牢牢地握成拳头呢?
农民的积极性是动力
“农民组建合作社,统一饲料配方、质量标准、产品销售,变分散经营为抱团合作,实现规模效益,农民收入才能大幅提高。”今年春节,洋埠镇湖前村复员军人胡贡堂提议成立蔬果合作社,使全村的蔬果种植户进行规模种植。他的提议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赞同。2月25日,青阳蔬果合作社成立了。
白辣椒是洋埠一带传统的品种,果实大,味鲜美。去年,湖前村330多户村民中有60%的村民种有白辣椒。但是,很多村民因无法及时了解销售信息,产品出不去、市场跑不宽。“我家有5亩地,去年收了3000多公斤的辣椒,总收入不过4000元。”辣椒种植户胡世根说,“每年到了辣椒收获的季节,我们都要自己把辣椒送到洋埠菜市场或者临近的龙游县城,那里专门有人收购,但是价格都是由对方说了算。”
“种啥最赚钱?”在合作社的提议下,村里又有几户农户开始试种“厚大白”白菜,试种成功后,将会在种植户中推广。届时,甘蔗、白菜和辣椒可以实现轮种,这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点评]:农民是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一切合作组织的活动都围绕农民的利益展开。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民内在的创新、合作的动力,才能使专业合作社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经营组织模式是基础
以农产品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大户)为核心,农户自愿联结成农民合作社,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成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位于罗店镇西吴村的“西吴中华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2002年,在婺城区农业龙头企业、金华市月升鳖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吴根升的牵头组织下,本村十几家养鳖专业户联结成互助组进行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效益。2004年3月,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经工商注册成立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有43户。合作社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物资采购、统一信贷担保、统一合作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注册了“月升”牌商标。现有注册社员109户,普通社员110多户,养殖中华鳖860多万只,去年实现产值1.2亿元。合作社凭借先进的管理方式、创新的经营机制以及较大的规模优势,保护了养鳖户的利益。该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去年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记者点评]:婺城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林牧副渔等优势产业,农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必须因产品特点定制一套适合自己的经营组织模式,去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共赢。
政策扶持是保障
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优惠政策。我区也在2006年下发了《婺城区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的意见》,明确了征税、用地、信贷、工商注册、农业标准化、市场开拓等9个方面的优惠政策。2007年我区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扶持基金,初设规模100万元,对新建合作社在创业初期开展营业执照登记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货款担保和贴息扶持,目前共落实了25家合作社,货款额度205万元。同时,鼓励合作社申报省、市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积极争取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专项补助。
2007年,我区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引导会员开展规范化运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更好地为农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持。
[记者点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弱势者联合的一种组织形态,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扶持,特别是在现阶段,政府的推力至关重要。只有使合作社步入“农户的动力+大户的引力+合适的模式+政府的推力”的良性发展轨道,才能推动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