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高原”助推婺城经济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徐井岗
我想讲一个话题,就是基于市场主体的助动力作用,从市场主体这个角度来阐述婺城经济。截至2008年底,婺城区的市场主体数是19000多,不足两万。市场主体数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规模,怎样让一个地方的市场主体的总量有所突破,我就在这里说三点。
商业高原。是否可以考虑创建浙中竞争合作圈,婺城区是否可能经历商业高原?金华市有正规市场408个,50%左右的市场是农贸市场。消费品市场占大头,增加少量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的形式仍然是摆摊。我一直都在思考,电子商务越来越发达,网络化发展之后,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数字化方面的市场——数字化海量样品超市。在这个超市里面,有样品、大屏幕、电子幕墙,也有每个经营户自己的定制样品室。进行生意往来的客商主要是看样品,只要他认同,通过这个数字化超市可以跟全球任何一个物流配送点联系,由物流中心发出货源。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数字化海量样品超市,金华408家市场的所有商品都进入这个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上进行生意交往。
物流高原。按照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一条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应该在沿高速公路5-20公里范围内,在5年时间内就能形成一个经济发展带。杭金衢高速公路从2001年开通到现在,远远超过5年,这样一个经济带没有形成。明年年初杭金衢高速公路将正式开始拓宽工程。我们浙中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建成,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发展成为点轴经济模式。以城市为点,以高速公路为轴线,形成点轴经济开发模式。数字化的海量超市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极其方便的物流配送中心。如果我们能在市区进行交易,在高速公路近处的物流中心进行配送,我们就可以发展点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