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最新推荐
·温家宝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的讲话
·琼州海峡全线复航
·国民党团赴高检署告扁外患罪 陈水扁再惹官司
·美国会山前数千移民集会促奥巴马推动移民改革
·中国酵母浸出物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访福建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珊珊
·婺城区创卫紧急工作会议
·祝伦根参加首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筹备工作会议
·“空中信使”让干部学习与实践两不误
·办一届文化与经济双丰收的节会
热门图片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记城北街道民政助理员应韶华

2009年07月09日 22:4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发表评论] [ ] [打印]

  城北街道的民政对象,都熟悉应韶华。他们有的叫他应主任,有的叫应师傅,有的叫应助理,也有的叫小应,叫应领导。不管称呼如何,他们都信任尊重应韶华。7月3日采访时,应韶华说:“这是他工作的最大价值。”

  走访,了解情况的最好办法

  对于街道的民政对象,应韶华也是如数家珍。他说:“所谓民政对象,一般包括低保、特困人群,残疾军人以及复员转业军人。在这个群体中大部分是弱势群体。我从2001年5月成为街道民政助理员后,挨家挨户对街道所有民政对象重新走访,重新建立档案。”走访工作用了一个月时间。应韶华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本本厚厚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我用休息时间做起来的。譬如低保审批材料。低保政策是1997开始执行的,我按时间顺序装订到现在已有三本了。2001年,当时街道有60多户低保户,现在已有167户。”

  走访时,应韶华一般都非常受欢迎与尊重。不过有一次例外。当他敲开门说明来意后,对方竟然要他出示相关证件。“那天还好带了身份证,我拿出身份证,那年轻人才让我进门。”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新的医保补助政策实施后,应韶华发现一位姓汪的民政对象联系不上。他赶到档案上的登记地址,发现房子换户主了。听说汪某在工商城开店,应韶华又抽空赶到工商城,旁人说这家店早就不开了。没办法,应韶华来到汪某户口所在地碰运气,不料社区说没这个人。最后应韶华来到派出所,说明来意,在民警的协助下才找到汪某。“相对来说,民政对象文化水平较低,收集信息掌握信息的能力较弱,所以一般有新的政策出台,我都会打电话或上门走访时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该享受的政策内容。有时候要说好几遍对方才听懂。有些要我帮他们准备材料,帮他们办理。譬如子女上大学可以享受慈善救助的,还有有线电视费去年是减半今年是全免等等我都主动打电话告诉他们。街道对民政工作非常重视,我的办公室电话被设为热线电话,每个民政对象都记得这个号码。”不能乱花国家一分钱

  其实应韶华与民政工作非常有缘,1990年他就在当时新狮乡任民政助理员。“记得我还兼任公安助理员与乡团委书记。当时民政线上工作量比较轻,救济也只有临时救济。2004年,政府对民生工作日益重视,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因此基层民政助理员的工作也日益繁重。”不过应韶华说这是好事,他认为民政工作的特点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的对象大多数是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待群体,弱势群体占有相当的比例。民政的每一项业务工作,都是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我认为做民政工作要带着责任去做工作,凭着良心做事情,责任是对上负责,良心是对下负责,不乱花国家一分钱。”应韶华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遭受了阻力。有一位姓王的民政对象,在2000年前在其他街道享受低保。2001年王某把户口转到城北街道,于2003年5月又向街道申请追加低保。“王某的儿子有残疾,丈夫已去逝,不过她同时也享受丈夫遗属补助每月170元。再加上儿子单位发的生活费,远远超出低保标准。我们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到王某原街道与其丈夫所在单位展开调查。证据确凿,认为王某已违反低保政策,不应该享受低保。于是我们于2005年取消了王某的低保资格。”王某不服,扬言要与应韶华打官司。应韶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思想工作。2006年,低保标准提高后,应韶华了解到王某儿子的病情加重,经过走访,再次将王某纳入低保。

  把党的政策送到民政对象心里

  现在应韶华做到有申请必家访或者听到消息必家访。今年4月21日,应韶华听城北街道军民社区工作人员说该社区一位姓边的老奶奶独自带着孙子。当天,应韶华处理完手头工作就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看望边奶奶。了解情况后得知边奶奶的儿子于2004年因车祸去世,媳妇改嫁,老伴于2005年因病去世,如今与6岁的孙子相依为命。事后,应韶华与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边奶奶整理相关材料,把孙子列入低保。当应韶华把低保相关证件送去时,老人感激地说:“谢谢,谢谢,不好意思麻烦政府了。”

  从事民政工作这么多年,应韶华心里始终装着民政对象。2004年,政府出台了1951年10月31日前参军,转地方后没有工作单位的相关人员可以享受定期补助的政策。应韶华就为符合条件的民政对象忙开了。其中洪源村的华某与吴某一直找不到相关证件。应韶华先是到区人武部查找,结果没有。随即又到市档案馆,一连找了三天才找到相关资料。应韶华说:“洪源村原来属于竹马公社,后又改为乾西乡,城郊乡,最后隶属城北街道。其中华某也不是姓华,资料上只是写着阿狗,他是随母亲一起来到洪源村的。华某是到部队后才取的。”找到相关证明资料,应韶华依剧政策帮华某与吴某办了定期补助。

【作者】: 记者 鲁蓉
相关文章
·一辈子就做"泥腿子"—记婺城区政协委员陈建军
·关爱老人关心民生--记婺城区人大代表汪燕飞
·把百姓利益放在前头--记婺城区人大代表陈定粮

 

婺城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