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考天文 导致不教不学
热闹一时的日全食后,仔细打量重庆天文科普现状,重庆天文科普教育协会理事长吴志伦昨天下午用了“尴尬”二字作为定调。
重庆无天文专家
“去年10月份,我们协会对全市100多中小学老师进行了天文科普类的集中培训,而这样的培训,在重庆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兴起的。”吴志伦回忆,这些老师几乎都来自市内叫得出名头的学校,他们参加培训后,再将所了解到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天文兴趣。
但是,对于天文科普类人才,吴志伦坦言,重庆还没有真正能够称得上人才的天文科普专家。“即便是培训课的老师,也只能算是天文爱好者,没人敢称专家或人才。”吴志伦直言,没有真正的天文专家类人才,以及中小学天文科普起步较晚,成为重庆天文学两大尴尬。
折射出天文之冷
“对于大多数重庆人而言,日全食确实调动起了极大兴趣,大家也舍得时间和精力去追日。可是,这样的‘热’恰恰折射出了天文学在重庆遇到的‘冷’。”吴志伦说,其实,在日全食之后,不少城市都在反思,日全食的热,到底说明了什么。
是科学氛围在推动日全食热,还是媒体报道点燃了市民对世纪天象的好奇心?吴志伦觉得,正是因为此前科普氛围的稀缺,才导致这场日全食受到空前的热捧。
高考不考是主因
天文科普为何会一直遇冷?对此,吴志伦给出的答案是:“高考不考,导致学生不学、校方不教,最终天文不热。”要推进全民天文,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必须重视中小学学生天文教育。
吴志伦举了个例子,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这是重庆人熟知的五大学科竞赛。但很少有人知道,国际上所熟知的是七大奥赛,另外两个是地理奥赛和天文奥赛。由于天文不会出现在高考中,在应试教育下,如果要花如此大力气在这上面,估计学生不乐意、学校不愿意、家长不同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