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排舞省里获奖
9月26日,蒋堂镇直里村一群平日围着灶台转的农家媳妇,勇敢地走上杭城金碧辉煌的大舞台。在强烈的聚光灯下,伴随着劲爆的旋律,跳起排舞《美国摇滚乐》,并获得大赛二等奖。当听到这个喜讯时,大家都欢呼雀跃。"没想到第一次从乡村舞台走上省城大舞台,就取得了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我太高兴了!"直里村文化引导团团长郑友根高兴地说。
据介绍,直里村的参赛排舞《美国摇滚乐》由16人演出,其中2男14女。9月2日,该节目在婺城区首届排舞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为此,被选送参加全省第三届排舞总决赛。
赛前就怕忘了什么
周美兰是《美国摇滚乐》舞蹈队成员之一。比赛当天清晨5点钟,周美兰就起床了,吃完早饭还不到6点钟。虽然距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周美兰却很紧张,生怕来不及,她拿出昨晚准备好的行囊,一遍一遍地检查,生怕落下什么东西。在检查了5次行囊后,周美兰走出家门,来到村口集合。
6点半,周美兰走到集合地点。此时距离出发时间还有半小时,舞蹈队成员们却都到了,正在互相讨论着表演的注意事项,如道具、舞步和阵型等。"原来大家都和我一样紧张啊!"周美兰呼了一口气,加入讨论队伍。在确定自己没有落下东西之后,周美兰走上了送他们去参赛的大巴。7点钟,大巴准时驶出直里村。
一路上,周美兰都在回想舞步和与其他队员的配合。"从来都没有参加过这样盛大的赛事。"周美兰说,她很想早点到赛场,熟悉一下环境,以保不出错。
最默契的一次演出
"我从来都没见过这样的大舞台。"舞蹈队成员叶赛红说,一到现场她就被省城的大舞台吸引了。而且,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惊慌。"参赛的52支队伍里,只有我们是农村的。"叶赛红说。
彩排时,看着其他队伍专业的脚步和动作,直里村舞蹈队成员们都很心虚。"这次比赛我只要求他们不要垫底。"《美国摇滚乐》指导老师杨军坦诚直言。
叶赛红说,新奇和心虚的感觉一直持续到演出开始。
大赛主持人是这样介绍直里村舞蹈队的:他们来自同一个村,都是街坊邻居,三姑大姨,他们都没有舞蹈基础,但是配合却很默契,请观众们欣赏他们的舞姿。
"听到主持人这样的介绍,我心里豁然明朗。"叶赛红说,"我们本不是专业队伍,我们只要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于是,之前的紧张和心虚顿时消散。
"兄弟姐妹们,不要和别人去比,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音乐开始前,叶赛红对大家说。
"整个表演过程都很顺利,这是他们表现得最好的一次了。"杨军对队员的表现非常满意。
四处表演好戏连台
也许有人会认为一支农村队伍在全省大赛得奖只是一个偶然,但是更多的人都知道这次得奖,靠的是实力。"这已经是我们第36次正式演出了。"直里村文化引导团团长郑友根说。
2007年9月,金华市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召开,直里村舞蹈队参赛表演,获得三等奖。
2008年1月到2月,直里村文化引导团到全镇10多个村进行巡回演出,表演舞蹈、婺剧、小品、武术等不同形式的节目。2008年8月,镇里组织了迎奥运歌舞大赛,直里村的《欢乐秧歌》得了一等奖。
2008年10月,金华市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召开,直里村舞蹈队参加排舞大赛,获得二等奖。2008年12月,受万里扬公司邀请,直里村舞蹈队进行了慰问农民工演出。
2009年3月8日,婺城区举办集体舞大赛,直里村的舞蹈《欢乐秧歌》获得特等奖。
2009年8月27日,直里村舞蹈队带着新排练的节目《婺酒飘香》,到武警三支队七大队进行慰问演出。除此之外,直里村舞蹈队还进行多场非正式演出。
“直里的曲”享有盛名
直里村一直以来文化深厚,乡风文明,民间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在当地素有"开化的谷,直里的曲"之说。据村里80岁的老支书郑恭时说,早在解放前,村上就有坐唱班,俗称"十响班",吹奏笛、唢呐、板胡等乐器。新中国成立后,村上还办起了婺剧团,排演了《百寿图》、《杨门女将》等10余部古装大戏和《审椅子》、《送货路上》等现代小戏。
直里的花棍舞和板凳龙等民间艺术在当地也颇有影响,尤其是花棍舞。据记载,直里花棍舞起源于1949年,由解放军传入。村上80多岁的老太太郑秀莲就是当初与解放军学花棍舞的群众之一。据老太太回忆,解放初期,花棍舞盛极一时。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后,村里便很少表演,但是直里花棍舞依然代代相传。2005年,老太太重新牵头成立了直里花棍队,召集了花棍舞队员40余人,传承这一极富内涵的民间艺术。金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
从2007年开始,直里村里先后组建了舞蹈队、歌咏队、戏剧队、秧歌队、腰鼓队、武术队、健身队等16支文体队伍,还成立了全镇第一个农民文化引导团,村民还自编自演了不少方言快板。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