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10月27日上午,汤溪镇仓里村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锣鼓队、舞蹈队、花棍队、秧歌队、舞狮队、马灯队等10多支表演队伍齐聚一堂,一场仓里农民自己的“文化盛宴”开场了。《老奶奶逛大街》、《划着船儿上北京》、《千手观音歌唱家乡美》等10多个农民自导自演的节目,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一旁前来调研农村文化建设的市、区领导被农民参与表演的热情深深感动,不停地说:“好,真不错!”
仓里村由一村、二村、三村、后山徐四个自然村组成,2005年村庄整治后,投入了10多万元建造的2500平米的广场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便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妇女在一起跳舞、健身,原本宁静的乡村之夜变得热闹起来。“村两委看到后挺高兴的,尤其是看过2006年区里组织的‘百场文艺送下乡’演出后,大家深有感触,一致决定要打造个文化村出来。就这样,2007年区级文化村的牌子拿到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也更加丰富了。”后山徐村村支书徐胜群介绍道。
72岁的徐金土是舞狮队的队员,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的动作依然娴熟有力。老人说:“参加文化活动后,身体健朗了,心态也越发年轻。现在,不仅媳妇爱跳舞,就连老伴也扭起了秧歌。每天吃完晚饭,便是全家总动员。”诙谐幽默的《老奶奶逛大街》展示出了地地道道的原生态艺术,老奶奶们边抽旱烟边逛大街的到位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评。看见观众们笑得合不拢嘴,77岁的表演者范彩茶老人越跳越兴奋,时不时地来几个“搞怪”动作。
由10多名男孩女孩组成的走马灯队伍,为大家做了精彩的展示。孩子们穿着不同的“行头”,表演着各种马灯走法。据介绍,汤溪走马灯有12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1952年以后就没有再表演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村民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热心的村民走访老艺人,查找资料,将走马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让失传50多年的少儿走马灯文化重放光彩。
村民胡雪球是《千手观音歌唱家乡美》的演员之一,她高兴地说,虽然与专业演员相比,姐妹们的表演显得逊色,但为了参加今天的表演,大家自掏腰包购买服装,而且很多人特意请假赶回来,一定要让领导们看看我们当地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仓里的农民不仅是演员,更是导演、编剧,所有的节目都是他们自己一手编导出来的。只要知道哪里有演出,徐胜群就会带上自家的摄相机,和村里一批文艺骨干赶去学习,回来以后大伙边学习边切磋边排练。《金西鼓韵》就是大家看过长山的《威风锣鼓》后排演出来的,而《千手观音歌唱家乡美》的动作则是徐胜群自己用笔一个个画出来的。
汤溪镇文化站站长楼思明也经常到村里指导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楼思明说,现在村里已经有20多支文化队伍扎根,农民从“田头”走上“舞台”,从“观众”变为“主角”,富有本土特色、宜民的节目扮靓了农民的新生活。农村文化“活”了,赌博、迷信自然少去,矛盾也少了,村里的风气好起来,农民的生活和谐多了。徐胜群告诉记者,村民们很希望能在广场上建造个舞台,办起自己的农民文化节,这样台上演、台下看,更加其乐融融。村里的文化示范户胡春球也深有体会地说,文化让农民一改过去的“老土”形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民们正以饱满的激情唱出对新农村、新生活的赞美。记者月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