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今日金西

金西散记

2010-05-31 10:10:3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词曰:

  云车稍住,望金西、黄土青山绿水。争似梨园扑粉黛,妆起晨光如寐。浮燕雕梁,鸣蝉分柳,瀑下芙蓉睡。怎知梦冷,无人与我相偎。

  独上禅寺听经,九峰星拱,落照凝烟醉。银娘洗出青髻冷,五间花轩难会。空付汤溪,一双鸿雁,来者分明悔。宫墙深院,锁一身锦灰碎。(《念奴娇·金西咏怀》)

  话说宪宗年间,有一女子名唤银娘,不知因何,为宪宗看中,娶宫中,成了妃子。自古女子之于天子,探囊取物而已,人皆以为天大的幸事,怎想银娘在宫中,一生仅与宪宗欢爱三时,争教她要唱一句“去不得也么哥”,满纸辛酸,一腔寂寞,只由鸿雁来说,天大的富贵只剩下五间花轩,几座厅堂,后人如我辈,行到此处,只是嗟叹,所谓银娘井,真是好象征。一家一村一地方,皆以银娘为井,汲取了荣华。

  千百年来,人世倏忽澌灭,又有多少悲辛落在这么一个古村上,秦时设太末县于九峰山下,明成化年间才置汤溪县,今日热火朝天所要开发的,也正囊括了整个汤溪古城。一时代有一时代的风物,今日之风,以青帝为尊,主东方,兴土木。黄土青山绿水,皆好利用。人世的富足,正是山水田园的富足,可以供人百般抟造,做出千种风情来。人的兴感,正是对此感到高兴,欣悦,闻妙法般,要与百千世做一桩好事出来。

  往远处行游,万亩茶园连绵起伏,若在清明前后,采茶的女子,散落茶树间,且作歌吟,真是宛如仙境。尤其汤溪小调,粗朴率真,每一句都是相思的情意,做出来的比喻更是大胆无稽,每每令人发奇想。但眼下是仲夏的光景,茶树也郁郁,颜色的好意,只是催促你明年要趁时而来,不要错了时辰,兀自叹息了。

  至九峰山下,已是午后一二时许。当年的陈迹,成了今人的踪迹,后人又将继踵而来。龙丘子高卜居在此,留一诗曰,“龙丘一回首,楚路苍无极”,开阔气象;“浦狭村烟渡,洲长归鸟息”,迤俪而去,宛如棹了一船溪声,往天边过去了。唐中书侍郎徐安贞也曾在此读史,仅剩一处读史岩,任人凭吊。但描摹九峰山最具神彩的仍然要算苏子瞻了,他的一句“片云会得无心否,南北东西只一天”,真是得着了禅意。

  山脚下,置一长廊,兼作茶馆。樟树下,又设秋千、跷跷板,最富乐趣。荡秋天而舒啸,走竹筒而尖叫,正是我辈中人。不入此山,则无此乐。与英昌聊及九峰,二人皆以清寂为其最妙处。拾级而上,落叶干枯,与枝上青翠,成一反差,时间于此道,真是落人胆魄。野鸟时而穿林去,落下一两声啼鸣,动人心肠,竟也忘了韶光易逝的可怜意了。山间小道,黄蝶丛飞,一前一后,互相追逐,更是引人思量。

  上了九峰禅寺,只见寺依山而立,殿凿穴而成,与曹宅大佛寺相仿佛,大佛寺以大为胜,九峰寺以小见妙。峰顶有一线泉水坠下,积深为潭,砌以池石,好作饮水洗涤之用。大清光绪年间所立的石柱,遍刻八方如来名号。与别处寺院不同的是,九峰寺的门槛上,雕有护持的神兽,其名则不可知。进得大殿,佛像皆设在石穴凹处,共分三阶,当是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分法而立。左右两边皆供十八罗汉,此间的十八罗汉也是一奇,其中四五位罗汉的塑像皆成女相,与其他寺院早有定本的十八罗汉相差甚大。我开始还以为乃是千年古物,譬如南朝的佛像多半也呈富女相,富丽慈祥,因其面部线条柔软饱满,眉目微合,更现一种静安的好来。但细看之下,发现罗汉的脚上竟然穿的是金莲般的小鞋,便有了一种今人以今人的相貌混入其中的想法,问及寺中的了悟师傅,他谈论的则是不能以外相见如来,罗汉果位又非成佛果位,所以示人以何种相皆无所谓,不过是皮相肉相外相,修行之人,未证菩提之前,都是这一种相。立像无非为了修持精进。了悟师傅说的是佛法,常言佛在心中。我问的是形式,却是两相没有接住,各说各的了。

  与了悟师傅闲谈片刻,方知他出家已有十年,之前却有国画的功底。见他练字,正抄写千字文,英昌不免向他求字,以结佛缘。谈到我们这些外来游客,尘心太重,借山水以洗濯,再落红尘,则是又增一层烂泥。整日里摸爬滚打,哪还有什么证悟的机会呢。扫地僧因扫把折断而悟道,我们难道会因为哪天数钞票数落了一张而悟道么?当年慧可禅师求达摩祖师为其安心,达摩祖师只一声喝,“把心拿来。”慧可当下顿悟。法无可求,求法之人,又不免向外求,求来求去,转向自求。自求又不可得,执着不已,一朝放下,果然开阔。好比把脑袋按在水下,直到快要窒息的时候,才放了脑袋出来,那一刹未出之时,犹如地狱;那一刹解脱之时,仿佛天堂。谁想达摩祖师最后之地,有一传闻,即在九峰山。九峰之中即有达摩峰。

  从九峰禅寺下来,一路行至寺平古村,戴氏一脉在此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出落得好大一族。寺平以其精美的徽派建筑风格流传下来,正是出于戴氏一族的好手段。古人于一切事物之上皆以艺术视之,小到饮食,大到建筑,无不精细,不得不令人敬服。随意地穿行在寺平的街巷中,古人的寻常巷陌,却成了今人的旅游胜地。正因古人在寻常巷陌中,也是极费心思的,游走其间,不免有时光逆转之感。

  人生本来苦短,尘世营谋,为了加餐饭,也要劳心劳力。何如于此间觅一归处,卜居下来,免去多少事。所谓“秉烛好作无情游,哪管江山几度秋”,梦中得句,人已经醒了几分……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