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在全市率先推广物理杀虫技术
8月11日晚上,暮色四合,在汤溪镇寺平村杨林畈、穆园、高岗的稻田里,便亮起了一盏盏紫色的杀虫灯,夜幕下,这些杀虫灯睁开警惕的“眼睛”,诱杀稻田里的害虫。许多飞蛾、蝗虫纷纷扑到灯上,顷刻间丢掉了性命。推广这种物理杀虫技术的,是金华市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戴天德,他也是全市率先采用物理杀虫技术的粮食专业合作社。
戴天德自2007年开始承包粮田500亩,经过几年的经营,他从单打独斗发展成为抱团作战,粮食经营的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他联合当地100多家农户组建了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植保新技术的试用和推广,并于2008年成为国际水稻研究所植保试验基地,在粮田里推行低毒、低残留农药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戴天德的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共有107户社员,承包粮田1200多亩。去年,他投售粮食达600多吨,成为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
随着农业生产“绿色、有机、营养、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戴天德不仅逐步改良大米品种,推行标准化种植,而且还在省农科院、市植保站等部门的支持下,于2008年投资20多万元,引进了绿色环保的萤光杀虫灯新型生态植保技术。戴天德共在田间安装了57盏萤光杀虫灯和8盏太阳能杀虫灯,其中太阳能杀虫灯可在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晚上自动实现光控、时控、雨控,利用昆虫趋光、趋波、趋色、趋性的特性,诱杀稻田地里的害虫。这些杀虫灯分布在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上,利用物理杀虫技术,为害虫布下了天罗地网,也成为夜间稻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水稻虫害是令农民最头痛的事,一季水稻往往需要喷施农药七八次,晚稻则要施药十来次,每次喷施农药的成本每亩都要16元至20元,不仅严重污染了稻米,也给农民增加种粮成本。而寺平村杨林畈、穆园、高岗的稻田里自从安装了杀虫灯后,飞蛾、蝗虫等害虫量大幅减少。据戴天德介绍,刚安装杀虫灯时,每三天可收回被杀死的害虫10多公斤,而现在每三天只收获害虫1至2公斤。物理杀虫技术的推广,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节省了种植成本,而且降低了农产品、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建设。
站在田头,望着远处闪着光亮的杀虫灯,戴天德兴奋地说:“以前种植水稻多次施用农药不仅造成环境和农产品污染,而且费时、费工、费本,效果也难以保障。而现在使用物理杀虫灯治虫,一季水稻只要施药一二次就可以保证无虫害,既节省了种植成本,更降低了农药对环境和农作物的污染,生态防治十分有效。”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