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助推婺城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010-08-13 10:47:5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杨春华

  加强科技合作 提高创新能力

  近年来,婺城区与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势头强劲,合作层次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格局。同时,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有效机制,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我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技术瓶颈的突破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我区科技合作促转型的成效

  目前,我区已有72家企业与中科院等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签订科技合作项目78项,目前项目累计产值达34.75亿元,累计产生利税1.5亿元。通过科技交流合作“引智借脑”,有力提升了我区企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有效促进了婺城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摩配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婺城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其中,汽摩配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41.9%,食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207.6%。尤其是特色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依靠科技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逆势攀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区18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同比增长27.8%;产品销售收入26.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23.6%;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43只,同比增长30.3%;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增长33.3%。如汽摩配行业龙头企业“万里扬”与英国SMT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万里扬”依托英国SMT公司的产品研发技术,开发了新型的适用于高端重卡、轻卡的变速器,企业研发能力达到与全球同步水平。2009年公司产销变速器40万台,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45%,已成为国内变速器制造行业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企业。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近年来,企业通过与院校所合作开发或专利权转让实施等形式,快速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的能力。近几年,企业重视科技合作,我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具体数据见下图:近三年婺城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统计表

数量/年度

专利申请量(件) 专利授权量(件)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
2007年 500 280 6
2008年 566 355 17
2009年 1062 619 37

  我区已进入全省专利申请量1000件以上和专利授权量500件以上的县(市、区)行列,有60%以上的专利技术成果是由民营企业来实行产业化,2006至2009年共有17家(次)企业获得金华市专利实施奖。如高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日本日立公司、德国赫斯特公司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研发力量强、技术先进等优势,共同攻关,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电熔管件新产品,其质量性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该生产技术的空白,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金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科技合作探索出了新形式。科技合作形式从以往单一的科技合作洽谈、项目对接等形式发展到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进行科技合作。合作形式之一:联合共同对上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我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先后共同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4项。如金华欧仑催化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合作,采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技术,合作开发生产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年产值达1000万元,并列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合作形式之二:共建研发中心。这种合作模式是近几年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项目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寻求更加高效和稳定的合作模式。共建研发中心是校企紧密合作的主要形式。如浙江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依托研发中心技术力量,公司新技术创新周期大大缩减、科研开发成本有效降低、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进程明显加快。合作形式之三:院企共同组建科技企业。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浙江正方交通集团共同组建了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汽车CAN总线车身网络平台技术,生产出CAN总线汽车控制系统总成的高新技术产品。该产品由自己研发,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结束了以往必须依赖从国外进口的情况。该产品还应用到2008年奥运会指定用车当中,受到中科院领导与省、市级领导的关注。合作形式之四:合办学生实习基地,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金华市龙达塑胶助剂有限公司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建立“绿色橡塑助剂联合研发中心”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实习实践基地的运行,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将直接参与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同时派部分大学生在公司进行实践活动,加强双方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校企双方相得益彰。二、存在问题

  我区现有汽摩配、五金工量具、医药化工、食品、建材、纺织、彩印包装为主的七大特色产业。2009年规上企业产值97.42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7.09%;利税4.61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64.48%。七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全区工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龙头和实现利税的主要来源,对整个工业起着强劲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但在新时期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我区工业经济正面临着企业科技合作投入偏少,人才资源紧缺,企业内部研发机构数量不多等因素制约。

  1.中小企业在科技合作和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仍不足。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广大中小企业的科技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但由于民营企业家目前还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认为自主创新的成本高、回收期长,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在科技合作和自主创新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2.企业创新人才紧缺。有的企业经营者对创新人才不够重视,导致企业人才资源不足,人才层次偏低。企业引进人才后,在报酬、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优惠政策,企业人才队伍不稳定。有些企业人员刚刚熟悉科技部门的业务和程序,又出现换人现象,很多工作不能衔接,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3.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偏少。据统计,全区规模以上企业309家,规模企业设立内部研发机构的只有16家,占规上企业比例仅为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5家,占规上企业比例仅为8%。每年科技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部分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可见,我区还有相当数量的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层次偏低,创新能力较弱,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三、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的建议

  1.加强引导,营造科技合作良好氛围。针对目前我区科技合作从单项技术合作向多元化合作扩展,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由单纯的技术转让向共建、互利的趋势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同时,要继续加大合作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合作活动经费。对合作与交流项目给予每项1至10万元不等的技术创新奖励,对企业与高校、大院大所合作开发科技项目,在立项上优先考虑,给予更多的科技经费支持。从组织领导、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多方面构筑保障机制,使科技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组织对接,加强校企交流合作。要注重利用历届工科会积累的科技合作基础和资源,深入开展科技对接活动。目前,我区企业已与国内72家大院名校签订了各类科技合作协议。要继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加强企业技术需求征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科技对接活动,让更多的企业与院校所攀上亲、挂上钩,共同破解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签约特别是工科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继续在项目列项、资金支持和成果奖励上给予倾斜。

  3.搭建平台,促使科技合作常态化。不断加强网络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和科技信箱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全天候、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等特点,引导科技合作向常态化发展,让更多的企业与院校所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要加大网上技术市场和科技信箱的宣传力度,扩大会员单位和个人的注册范围,针对信箱管理员开展网上操作的系统培训,积极引导企业上网开展难题招标、在线洽谈、成果交易、网上招商、人才引进等活动,做好企业技术难题的网上征集和科技成果信息的发布等服务工作,实现工科会与网上技术市场两个平台资源的整合。

  4.引进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把引进技术与引进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的学科、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引才借智工程,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以打造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为重点,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建设创新平台等途径来培育和集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为宽松的环境吸引和支持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婺城干事创业。在加强本地人才培养方面,要创造条件,吸引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区建立科研和人才培训机构,建立教学实习、成果转化基地,为本地企业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智力保障。

  (作者系婺城区科技局局长)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