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舞布龙
———记“金城杯”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奖得主黄志君
今年已经80多岁的黄志君,谈起布龙,就跟谈起自家的孩子一样,言语之间,满是关爱与自豪。她说:“人老了,做这些手工活越来越累。一条布龙身上有一千多片鳞片,要一片片缝上去,一条布龙要做两个多月,做完一条就像病了一场。”即便是这样,只要有人请她做布龙,她很少推脱,金华市区各社区的布龙,有一大半都是出自她手。“我的一切都是公家给的,我年纪大了,别的做不了,能为公家做的也只有这些。”黄志君说。
1928年,黄志君出生在金华北山脚下的大黄村。她从小喜欢看舞龙,只想着自己长大了,也要舞上一回。谁想,1942年,日军侵略了大半个中国,打到义乌时,黄志君只好随家人一路逃往江西上饶。颠簸半生,直到解放后,才算安定下来。1952年,她爱人从交通部门调往兰溪中学,她也被安排到兰溪女埠小学教书。六年后,解放路居委会办起了“铅丝制品厂”,她抓住这次机会,成了一名编丝工人。后来,她编织铁丝的技术在做布龙时派上了用场。
1978年,黄志君从“二建”退休,在家里带孙子、孙女,一时心里空落落的。1990年,经人介绍,她进了老年大学,她的生活又日渐充实起来。当时老年大学经费紧张,想排练节目,却买不起道具。她一来,立刻被选为班长,这一当,就是十多年。
平时社区里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她想起小时候,舞龙队一来,村里人都跟过节似的,这下,她就有了组建舞龙队的想法。她开始着手做布龙,用铁丝编成框架,在外面包裹用布缝制的“龙皮”,这样做出来的布龙既轻盈又漂亮,老人舞起来也不吃力。黄志君这一做,一发不可收拾,二十年下来,她做布龙的手艺日渐精纯,义乌、新安江等地都有人专程过来找她做布龙。大家都亲热地叫她“龙奶奶”。
布龙做好后,她先是在解放路社区成立了第一支社区舞龙队。从此,舞龙成了解放路社区文化活动的保留节目。2004年,她为横街社区做了9只神形各异的布龙,组建起了9只舞龙队。一上舞台,只见双龙会晤、双龙戏珠、双龙出水、大盘旋、小盘旋……让人眼花缭乱。她编排的舞龙动作,有些是从电视上学来的,有些是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一次,她带队去金华北山玲珑岩村表演,一场精彩的舞龙表演下来,让山里人看得直喝彩,山里人还买下了她们的道具———布元宝,图个吉利。黄志君说:“我们舞龙时,总有一些小孩跑过来,在布龙下面钻来钻去,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很开心。”
2006年6月,黄志君在城北街道站前社区的帮助下,办起了免费布龙培训班。来自义乌、东阳、永康、龙游及市区的首批23名学员参加了学习。黄志君说,现在舞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有人把做布龙当作谋生的手艺,布龙的市场前景不错。她希望她的学生们能够开起布龙加工厂,帮助更多的下岗职工就业,这样,她做布龙的手艺能够传下去,在年轻人的手上会有一番舞龙的新天地。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