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人文婺城 > 婺江文学

青春记忆: 红色经典的魅力

2010-09-27 09:38:3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王嘉良

  我的青年时代,抹不去的是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在一片废墟中崛起,抒发激情、颂扬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革命叙事构成文学创作主体。受到这种时代风气的感染,我们这一代文学受众,阅读红色经典就成了不二选择,那种由英雄唤起崇高、因理想生发激情的阅读体验,至今仍历历在目。

  现如今载入当代文学史册的“红色经典”,诸如“三红一创”(《红岩》、《红旗谱》、《红日》、《创业史》)、《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都是我们当年争相阅读的作品。相比之下,对于青年学子最具诱惑力与感召力的,当首推《青春之歌》。这不单由于这部作品的“青春”叙事最合知识青年的胃口:作品描述一位年轻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及其经历的学习、工作、亲情、友情、恋情等,对于正在大学就读的学子而言,仿佛感同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成长的主人公林道静,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从“小资”走向“革知”,对于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感召力量。这后一层因素,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很难理解了,但它确确实实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反映了当时大多数青年人对理想、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红色经典的盛行,是革命英雄主义时代独特的文学现象:在整个时代的“颂歌”氛围中,大量的革命叙事建构起了宏伟壮观的中国人民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伟大诗篇,并逐渐确立起了50年代的“红色经典”叙事格局。这一革命的“经典化”叙事,以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无情否定确立新社会新制度的优势地位,唤起革命年代的英雄模范以作当代人的表率,已被历史证明其具有无可置疑的真理性,许多创作对历史主题合乎情理的演示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社会的热情赞许和广泛认可。《青春之歌》展示林道静的寻求革命之路,便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她既要同周遭的黑暗现实斗争,又要克服来自个人的种种弱点,终于在坚定革命者(林红、卢嘉川)的感召下于内外障碍中“突围”而出,显得十分真切可信。林道静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英雄,其思想、精神演变历程在知识分子中很具代表性,因此她成为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的“青春偶像”也决非偶然。

  我怀念《青春之歌》这样的红色经典,是在于其对革命历史的经典叙述,能唤起我们对革命岁月的记忆,从而激起一种崇高的美学力量。这可能是此类创作文本重要的价值所在。尽管此种创作模式过重的意识形态纠缠,有可能累及创作中艺术个性的表达,与“纯文学”不在同一层面上。然而,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倍受蹂躏的语词,在此土壤上诞生的文学,必然承受着种种血与泪的经验和体认,在诸如“五四”、“五卅”、“九一八”、“一二八”、“七七”等这样一些刻印着民族耻辱与民族奋起的语符中备受苦难与艰辛。《青春之歌》将林道静的生活历程置于从“九一八”至“一二九”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就让我们感受了民族的苦难,领悟了革命的艰辛。这恰恰证明:当生活安定的今天指责红色经典政治阐释束缚太多,正暴露了我们生活经验的限制和民族记忆的缺失。我以为,在半个多世纪以后重读红色经典,应当从中品味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