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笔凌云意纵横
——记“金城杯”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奖得主章竹林
在金华农村,一提起章竹林,许多人就会说:“噢,就是那个会写戏的小个子,看他的戏会让你笑痛肚子的。”从15岁在《金华日报》发表第一篇作品起,章竹林再也没有停下手头的笔,创作至今,已经写下170万字的作品。
1943年,章竹林出生于婺城区罗埠镇上章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小喜欢创作的他,总是一边劳动,一边构思。一次,他在抽水机边上干活,看见抽水机手把电闸往上一推,水就从管子里喷出来,他就来了灵感,事后做了一首民歌:“闸子一推浪花溅,千里碧波一手牵,铁龙昂首冲天笑,浇开心花浇绿田。”这首新民歌后来还入选了《浙江新民歌选集》。
为了捕捉鲜活的群众语言,章竹林经常下田间、泡茶馆、逛酒肆,他说:“(我是)田头干活打腹稿,休息时间写草稿,饭前饭后修改稿,睡觉以前定好稿,托人带信去寄稿。”当年罗埠镇共有50多家茶馆,他几乎跑了个遍。他在茶馆里听农民聊起科技特派员指导下增收增效的事,一口气写成《借姐夫》,脍炙人口,后来在《曲艺》杂志上发表。他听一个大汉打手机时说话很有意思,便跟了上去,大汉见他跟踪,不由地停下来,瞪着他说:“你想干嘛,再跟,我就打110了!”据此,他创作了有生以来最满意的作品《多味手机》,演出近千场,观众50多万人,成为浙江婺剧团下乡演出的保留节目。该作品荣获全国曲艺征文二等奖。
章竹林写戏出了名,找他创作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他总是应承下来,很多时候都是义务劳动。他说:“我写的东西虽然很多都是简陋的‘茅草屋’,但只要老百姓喜欢,我就愿意一辈子造‘茅草屋’。”他经常是上面口袋笔杆子,下面口袋小本子,碰到什么新鲜事,随时写下几行字。哪怕平常出去买菜,他也要停下来听听菜场里的新鲜事儿,他的妻子,有时不免要埋怨他:“买菜都买这么长时间,种菜都种出来了。”1978年,他被调到当时罗埠公社的电影队当放映员,与别的放映员不同的是,他经常把计划生育、科学种田、新人新事等题材编成快板在放映前进行表演,这比把老百姓召集起来开会、上课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也让他体会到基层文艺的力量。
近年来,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但很多人的脑袋却没有跟着“富”起来。章竹林深感农村文化阵地需要先进文化去占领,惟有不断深入基层,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才能够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
几十年来,章竹林一直默默坚守作为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不断学习提高,为了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成为文化馆的创作员起,他就把为群众创作当成终生的事业。他不仅自己在创作上耕耘不辍,还悉心培养了一批新生代文化工作者,让更多人才加入到创作队伍中,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