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情怀大家风范
郑竹三12岁迁居杭州,但他对故乡族人依旧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他的文章里可见一斑。郑竹三多次在他的文章中提及家乡,他在《浑厚华滋民族性》一文中这样描述到,“婺水西流,燕子洲唱;大仙圣湖,双龙流芳,是我艺术外、师造化的美丽家乡。每当想起家乡的山、水、溪、流、情韵,便会呈画山水显丘壑、气象里藏郁勃,腕下也会徐徐流淌出溪声山色,物博妙心。”言词之间,足见郑竹三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每当一踏进故土,他的心即刻与之会通,所作作品上升为一种心灵碰撞与精神的火花。在那些为人所熟知的山水意象中,提炼出风骨、神韵、情思、诗意与纯美,看似无序却包蕴着有序,在率意中追求着和谐,都是画家对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山水意境之追溯。
郑竹三生于婺城,长于婺城,对本土文化极为熟稔,并以此为根本,在其书画中努力体现本土文化的内在神韵;他画花卉,选择采用佛手的题材来研究,于吸收传统所长的基础上强化“骨法用笔”,内涵更美,气韵具足。而佛手也被他称为是幸运之“器物”。郑竹三殚精竭虑,运心化物,把美学、哲学、人格三合为一,形成了自己“古今同构”、“科艺同构”、“中西同构”的艺术风格,郑竹三先生曾两次获得美术加州奥兰治郡政府特别嘉奖,被称赞为“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家和国际名望的艺术家,您的艺术是对世界的贡献。”而他的“金佛手”系列作品,也受到了星云大师和新加坡王鼎昌总统的欣赏和收藏。
近十年来郑竹三常常往返于家山婺水,热衷于为家乡的文化建设牵线搭桥:黄宾虹公园、艾青纪念馆、丰子恺故居等建设,婺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他曾多次邀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回婺城寻访,调查、考证婺剧的历史和其中的各种流派和唱腔,为婺剧申遗收集历史资料。并最终得出结论,在《婺剧申报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协提案》中写到“中国戏剧的一半在浙江,浙江的一半在婺剧”。同时他也热诚地为促进婺城民间本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今年8月,郑竹三再一次来到金西,考察汤溪本地民间坐唱班的曲目“花头台”并收集、挖掘资料,为申遗做准备。据悉,该曲目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是婚庆、寿庆等喜事的演奏首选。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