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好 家庭基石牢
——记“山山杯”孝敬老人奖获得者徐爱华
只要是城东街道八咏楼社区的居民,没有不认识徐爱华的。一提起徐爱华,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在徐爱华与婆婆共同生活的三十多年里,婆媳俩相互照顾,相互扶持,一度被传为佳话。邻居们说:“徐爱华是这家的儿媳妇,可见了她们婆媳俩,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徐爱华是这家人的亲女儿呢。”
对此,徐爱华淡淡地回应:“身为媳妇,我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我的婆婆”。
1978年,徐爱华和爱人结婚后就与和公婆同住,一住就是33年。原先,一家人住在市区小码头,挤在只有四十几个平方的小房子里,空间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但奇怪的是,这家人却从来没有发生大摩擦,相处和睦。问起原因,徐爱华说:“其实也没有秘诀,平时家里有事,婆婆和我抢着干活,她非常理解我,我也非常尊重她,大家互相包容,就能相处的融洽。”
刚结婚那几年,徐爱华一家生活得十分艰难。公公身患残疾,他爱人在外地工作,每星期只能回来一天,婆婆也要外出上班。徐爱华自己的工作三班倒,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疲惫不堪。尽管如此,她还是承担起了家中的大小事务。那时候,自来水还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谁家要用水得到一公里外的小溪里去挑水。不管严寒酷暑,徐爱华都自己去挑水,坚决不让婆婆去。每天早上,要去倒马桶,婆媳俩也总争着去,从来不把脏活累活推给对方。徐爱华的婆婆笑笑说:“他们刚结婚那会儿,我还年轻,儿子又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家里有事我能分担就多分担一点,都让她一个人做太累了。后来,邻居见了都以为爱华是我女儿,儿子是女婿。”
婆婆的体谅和媳妇儿的孝顺是这个家温馨和谐的重要基础。1979年,徐爱华的女儿出生。家里多了小孩,压在徐爱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工作的关系,孩子还没完全断奶,徐爱华就开始回单位上班了。工作时间三班倒,晚上孩子想喝奶了怎么办?徐爱华告诉记者,只要她上夜班,婆婆就会带着女儿来单位,晚上陪她一起睡,让她照顾孩子和工作两不误,对此,她至于感激于心。
徐爱华回忆说:“我记得1994年,单位里分房子,原先我们打算和公婆分开住,就只有我们夫妻两人搬过来了,结果发现非常不适应,公婆住在旧房子里,我们放心不下,每天晚上都会去小码头和公婆一起吃饭,到睡觉时间再回来睡,慢慢的,新房子变成了用来睡觉的地方。所以,我们俩商量,还是把公婆接过来一起住,方便照顾家里又热闹。从这一次以后,我们就发现互相已经离不开彼此了。”
正如徐爱华所说,她们婆媳间早已不是外人,她对待公婆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父母一般无微不至。
徐爱华的公公患有糖尿病,四五年前开始出现并发症,随时可能会烂脚。医生告诉家人,到冬天的时候每天要用药水给老人洗两次脚,这样才保住老人的脚。三四年来,每到冬天,徐爱华都会坚持给老人洗脚,直到现在,老人脚的状况都没有恶化。今年,徐爱华的婆婆因病住院,徐爱华每天都在医院陪护老人,为老人送菜送饭,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同房的病友羡慕老人:“您的女儿真好!”每到这时,老人都会骄傲的说:“她是我儿媳妇!”
就在互相感恩中,徐爱华和公婆相互照顾,相互扶持,慢慢营造起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羡煞旁人。这对携手走过30多年风雨的婆媳,以真情谱写了现代社会少见的婆媳胜似母女的感人故事。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