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图库中心 > 婺城专栏

婺城生态文明之路

2010-11-03 10:21:5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胡文英

  “婺江的水比以前清了,市区的空气也清新多了。”几年来,经常晨练的李女士对婺城空气质量的变化有最直接的感觉。李女士的感觉没错,下面的这组数字足以说明婺城空气质量的好转——

  截至2009年,经环保部门核定,我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222吨,比2008年(1305吨)下降6.36%,比2005年(1440吨)下降15.14%;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4218吨,比2008年(4457吨)下降5.36%,比2005年(5115吨)下降17.54%。

  领导重视,环保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战略,以婺城新区和金西开发区为发展引擎,招商引资势头有增无减。随着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迈进,不可避免要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为做到发展与环保并重,婺城区委、区政府将把水污染防治、污染减排作为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十一五”期间,我区围绕省、市确定的生态环保工作目标,结合生态区建设和全省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成立了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全面领导婺城区生态建设及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婺城区生态建设常设机构,组织指导全区生态建设工作。根据生态区建设工作要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各乡镇、村均成立生态建设组织机构。出台《金华市婺城区生态区建设实施意见》,区生态办出台并印发了《金华市婺城区生态村考核标准及验收办法》。从2006年开始,区委将生态区建设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年终考核内容之一,其中乡镇、街道占4分比例的考核分,金西开发区、婺城新区占5分比例的考核分,双龙风景区、仙源湖度假旅游区占6分比例的考核分,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乡镇、街道、园区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区共有16个乡镇都已编制生态乡镇建设规划,建成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2个,其中省级生态乡镇4个,市级生态村20个,区级生态村192个,莘畈乡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5年以来,我区以电镀、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为重点,连续开展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实施限期治理和清洁生产审核,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迄今为止,婺城环保部门对全区电镀、化工、印染等企业共下达限期治理43家,已完成了41家企业的限期治理验收,关闭未通过限期治理验收企业2家;关停了位于莘畈乡、塔石乡的6家未经环保审批、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的小造纸企业;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多家企业实施关闭或注销工商执照;金华市丁丁纸业、金星纸业等四家企业在污水浅层气浮基础上增建生化处理装置,于2007年通过验收,并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污水排放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全面完成了18家省、市控以上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累计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家,有力促进了区域节能减排;积极引导循环经济有序发展,金西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有计划的推进,规划环评已通过评审,逐步提高园区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完成16家企业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控制新增污染,服务经济建设。坚持从源头控制污染,严格管理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环评审批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以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促进环境优化和经济增长。从2004年开始,除国家、省、市环保部门要求严格控制审批的行业外,我区就对塑粉、喷塑、锻造、塑料粒子、橡胶炼油等行业实行禁批。同时下发《关于要求加强乡镇(街道)工业小区环境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工业小区对进入工业小区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禁止建设“十五小”、“新五小”、属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能力等项目,严格控制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项目;对进入小区的现有企业开展一次建设项目环保检查,对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一律停产并限期补办环保审批手续,如无法补办的,予以关停;对建设项目未执行“三同时”的,应限期申请环保验收,逾期将责令停产。截至目前,审批项目中,未涉及重污染敏感性、严控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2008年,婺城区率先编制了《金华市婺城区乡镇污水处理工程专项规划》,确定污水工程规模,提出区域污水系统工程方案;启动了辖区安地、雅畈、罗店、蒋堂、琅琊等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为婺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截至目前,金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可达20000吨。

  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实施畜禽污染防治,推动面源污染治理。我区是传统农业大区,种植业、养殖业面广量大,整治难度较大。根据2007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我区共有895个种植业、1552个畜禽养殖业、548个水产养殖户。近年来,通过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有效地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其次制定了《婺城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暂行规定》,完成了“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关停转迁,“限养区”内散养畜禽存栏量削减1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积极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据统计,我区目前共有规模养殖场(猪200头以上、牛20头以上)404家,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完成规模养殖场治理259家。通过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到目前为止,全区累计完成497个行政村的整治,总受益人口26万人,并以村规民约形式制定了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全区共有110个村完成了污水治理工程,全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2%。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形成国家、省、市、区金字塔形“绿色”创建体系。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三八”妇女节、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契机,加大生态区建设宣传力度。采用编印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环保挂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多样的宣教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环境宣教活动。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基地开设了生态讲座,聘请有关专家给领导干部上环保课。编写环保知识读本,在中小学生中发放,学校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积极开展各项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已形成国家、省、市、区金字塔形“绿色”创建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绿色社区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9家、区级18家;绿色学校国家级1所、省级10所、市级37所、区级37所;绿色家庭国家级1户、省级6户、市级40户、区级250户。

  十年弹指过,环保仍任重道远。全区环保工作者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防治污染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