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晚,婺城区委宣传部、金华教育科技频道联合主办了“首届婺城区农民春晚”。晚会同步在金华广众网和婺城新闻网进行视频直播。晚会播出后,在社会、网络上引起双重反响。当晚,有超过2万名观众通过金华广众网、婺城新闻网观看了农民春晚盛况。晚会播出的第二天,金华广众网、婺城新闻网的点击率均创下新的纪录。晚会还受到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华网、中新社、网易、新浪、人民网等纷纷刊发和视频播报了婺城农民春晚的报道。浙江日报在以《婺城农民演春晚》配压题照刊发了新闻,浙江卫视、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金华电视台、金华日报、金华晚报等30多家媒体刊发了报道。
正如婺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傅关福说的那样,文化的种子本来就深埋于农村的土壤之中,只要有阳光雨露,农村文化的种子就能够萌发和成长。如今,文化已让婺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文化也孕育出了婺城农村的新风貌!农民春晚,作为农民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在现场观看晚会的村民纷纷表示看得过瘾、开心。一些网民也纷纷跟贴,网友们称赞这是一台很“给力”的农民晚会,网友swert123说:“农民春晚才是真正的特色。”可见农民春晚的魅力不可小觑。
汤溪外甥来唱歌
“那年你到山背,告诉她去去就回,她天天望着那条路,就看不见你回来……”中国著名音乐家、话剧导演张广天以一首《老老嬷》,唤醒了金华人对方言民谣的记忆。张广天的外婆家在汤溪,因此,他被金华人亲切地称作“汤溪外甥”。这次农民春晚,张广天特地从北京赶来,为了给金华的农民朋友上献上一首原汁原味的汤溪民谣《老老嬷》。一般舞台演唱形式无外三种:一是录好对口型;二是伴奏录好跟着唱;三是自弹自唱。张广天选择自弹自唱,足见他对家乡人民的诚恳、真挚。
张广天说:“在金华地区有这么一个农民春晚的形式,是一种创举。现在全国范围内这种形式也不多见,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我来到农民春晚这个现场,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大家很高兴,所有台上台下的人都处在一个自发的高兴状态。没有组织的痕迹,的的确确感受到金华当地农民的文艺生活、文化生活搞得非常活跃。”
张广天在晚会后台遇到一些从汤溪来的老太太,跟她们聊天的时候,张广天说:“有一种以前回到外婆身边的感觉,我还特故意找些话来跟她们讲,心里特别温暖。”张广天又对跟他一起参加演出的演员说:“别的方面,地区和地区之间有差别,县里、区里和这个省里,国际上、文艺上、音乐上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但电视节目我真没看出什么差异来。”甚至他认为,从某些方面来说,农民春晚的工作人员更加敬业、更加有热情。何况现场导演、舞美设计兼摄像师等晚会策划人都是80后,这更让张广天“感觉到青春的活力和土生土长的艺术活力”,因此,他发出感慨“这是一台非常好的节目,能够有幸参加这个节目,我觉得是我的荣耀”。
十六老太最给力
14个节目里头,最叫座的就是汤溪镇仓三村选送的《十六老太逛大街》。晚会现场导演陈佳说:“之前,十六老太这个节目没有设置和儿童一起逛街的环节,简单乏味。我们重新编排的时候,特地从汤溪镇中心幼儿园,找了四五岁的小孩进来一起排舞,幼稚与沧桑并置的效果非常好。”以致网友们大赞“十六老太最给力”,其实四五岁的小朋友们也很给力。
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表演队,系上土布围裙、穿上旧衣裳、摇把蒲扇,活脱脱地一群乡村老太,闪耀在农民春晚的舞台上。十六老太逛大街,就跟当年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满眼都是新鲜事儿,只听她们唱道:“我是仓里老嬷嬷,年纪大了实在没办法,走路走得笃悠悠,背驼像个穿山甲……”她们表演到哪儿,哪儿就有掌声。
身为队长,78岁的胡秋琴说:“以前每次都是我和老伴两个人自娱自乐,总觉得不尽兴。仓里老年学校有这么多老人,何不组织一支老年表演队,大家一起唱歌,一起跳舞,那该多好。”当有人说她们“爱出风头”时,胡秋琴说:“我们就是要活出老年人的风采。”
眼下,胡秋琴走在汤溪的街上,经常有人认出她来,问她“你是不是那个逛大街的老太太”,她一听就乐了。现在跳舞已经成了十六老太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年纪大了,反而越来越有追求。胡秋琴说:“我有一个梦想,在全市的舞台上展示我们汤溪老太太的精神风貌,也带动身边的人加入进来,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竹马歌王博头彩
竹马歌王蔡玉辉引亢高歌,以一首竹马山歌拉开了晚会的序幕。主持人贺争怡说:“在我的印象里,春天就该是这样的,一位农夫牵着一头老牛站在田间地头一声吆喝,春天就来了,田里的稻子,山上的树木都苏醒了,把婺城大地装点得春意盎然。”
近年来,竹马乡十分重视山歌的保护和传承。金店村甚至成立了山歌小组,让老的山歌传唱者带徒弟,今后,他们打算让竹马山歌进学校,更欢迎对竹马山歌有研究和学习兴趣的人到竹马来,所谓“听歌也要听阿郎婺城土生土长的歌”。
如今,竹马山歌已经成了竹马乡的文化品牌。竹马乡宣传委员杨卫青说,竹马的山歌是金华山歌的典型代表,当年把金华山歌唱到中南海的就是竹马的方耀先。这次农民春晚,第一个出场的又是竹马乡东宅村的蔡玉辉。在不久前举办的“婺城区首届农民歌王大赛”上,蔡玉辉与金志春、胡洁玲一同荣获婺城区农民歌王的荣誉。
紧随竹马山歌之后,罗店村的舞蹈《开门红》,更是带来了一股浓浓的年味,前来加油助威的罗店村村民情不自禁地高呼“罗店女人是最棒的”。
幕后推手齐赞赏
现场导演陈佳,接手农民春晚不到一个半月,彩排五次,让她非常满意。陈佳说:“他们有些在企业里上班,都是挤休息日出来彩排,每次彩排,那股子认真劲儿,真叫一个感动。”从村里选送上来的节目,大多保持了最原生态的一面。陈佳一方面要保留原生态的特质,另一方面要考虑节目效果,加减乘除,做好编排工作。“大多数节目都是老节目新做,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陈佳说。作为农民春晚舞美设计兼摄像师的陆正宇,更是拿出看家本领,把舞台背景做得那叫一个精彩,“让人看一眼就知道这台晚会是做什么的。”陆正宇说,“他们在舞台上那种喜庆,地地道道地发自他们内心往外溢的那种喜庆,包括台下观众,不用安排,自发地欢呼、鼓掌,让人无法不夸她们。”这是一出放在自家院子里上演的农民春晚,其乐融融,其心也融融。作为十六老太的编舞老师,郑慧娜说:“彩排的时候,下雪天要求上午9点报到,老太太们8点就到了。走台、训练的时候,她们有些真的摔倒了,立马又站起来。甚至到了演出时,后面的走出来不及时,这都是正常的。她们演的实在太投入、太给力了。”
积水成源开奇葩
这场农民春晚充分展示了婺城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活泼多姿。从歌曲联唱《江南有座金华城》、《山茶花》等到方言民谣《老老嬷》,从舞蹈《悠悠寺平》、婺剧《过河》到反映农民新风新貌的《十六老太逛大街》,无不彰显了婺城历史文化之深厚,自然风光之秀丽,民风民俗之淳朴。因此有人言简意赅地将这台晚会归纳为:有特色、有看头,上档次、上水平,影响深、得民心。
婺城区打造这么一台真正属于农民的春晚,正是为了让农民朋友尽情展演他们的生活。期间,通过一个多月的层层选拔,14个节目的200多名演职人员从全区上千个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登上首届婺城农民春晚的“幸运儿”。
婺城区素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从2007年开始创建文化示范村,现已有476个村达到了文化示范村的标准,文化示范村的覆盖面达到了87.3%。已构建起村、镇、区级三级农村文艺骨干队伍,拥有农村文化队伍1549支,乡镇农民文化引导团13个。仅去年一年,全区举办的“激情婺城”文化艺术节,就开展了75场大型文化活动,参与演职人员超过15万人次。古人讲,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也是这个道理。眼下的婺城区可谓是村村舞台,月月有比赛,极大地调到了农民参与文化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不少好节目、好演员。也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婺城农村文化的源头,农民春晚正是从这个源头里开出来的一朵奇葩。婺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本场晚会的策划者程建金说:“有了这个条件,举办农民春晚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