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山村初中二十余载,终于迎来了山区教育的春天
施亚夫:砥砺耕耘满杏坛
连日来,在安地镇中小学迁建工地上,建筑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大型吊机在空中转动,载重货车将冰块压得嘎嘎响。安地初中校长施亚夫高兴地说:“安地中小学终于要改头换面了!”由于婺城区委、区政府、仙源湖管委会和安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所占地75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集教学楼、行政楼、科学实验楼、师生宿舍楼、餐厅、风雨操场、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场于一体的校园正在建设之中。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2011年下半年即可交付使用。在场的乡亲们说:“施亚夫老师坚守山村学校20余年,终于看到了山区孩子的希望了。”
施亚夫于1989年8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按当时条件来说,进入城区学校或公务员队伍,是完全能争取到的,可他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一所山村初中,不仅生活上艰苦,而且在完成教学任务上也要比城里学校付出更多艰辛。因为山区孩子居住分散,有的学生离学校有60多华里,假如赶不上班车,翻山越岭要花费一整天时间才能到达学校。每当施亚夫看到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大山,升入高一级学校时,施亚夫就深深地感受到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感到自豪。
20多年来,施亚夫从未离开过讲台,并连续17年承担初三毕业班科学教学工作,1993年曾获得金华市物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实践中,施亚夫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02年开始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的教学工作。2007年,初三学生袁庆盼以745分高分荣获金华市中考状元,轰动婺城内外,让农村教师找回来信心,让山区教师感受到做一名农村和山区教师同样光荣。家长们也纷纷从城里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学生家长叶卫银说,本来他送孩子去城里读初中,要交一万多元赞助费,现在回本镇初中读书,什么费都不用交,还享受营养餐,教学质量也不比城里差,太好了!
2007年,施亚夫担任安地初中校长,他暗暗约法三章:首先是为人大度,宽容人,包容人,办事公道;二是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三是善待员工,关爱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雅干村李明同学的父亲身患癌症,母亲弱智,家庭十分贫困,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施亚夫就带头为他捐款,共为他筹集资金3600元,帮助李明同学渡过难关。
山区孩子居住分散,周末往返几十华里山路是家长们最放心不下的,施亚夫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专门开通了五辆周末爱心接送车,车费减半,为沿途160余名山村孩子,开通了“平平安安送回家,周日开开心心回学校”的专线。施亚夫任校长三年多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募得办学资金100余万元,建起多媒体教室10个,添置电脑20余台,更换了课桌凳450余套,学生床100余张,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砥砺耕耘满杏坛,桃李争辉不让春。”安地初中不仅在2007年出了一位中考状元,而且连续三年中考成绩位居婺城农村片前5名,荣获“婺城区教学质量优胜单位”,2010年中考,140名考生中69人进入重点普通高中,上线率占一半左右,成为金华南山教育领域一朵亮丽的奇葩。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