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流传,尼克松访华结束,临行之际,毛主席送他四两大红袍。之前,基辛格来访时,周恩来总理送他好几斤龙井,有此一节,尼克松幽默地问道“为何送我这个总统比国务卿还少”,毛主席笑言,极品大红袍每年也就八两,你这四两,已经是半壁江山了,相当于把自己喜爱的一半家当送给你了嘛。鲍继斌听闻这个典故,立马敲定茶楼的名字就叫“半壁江山”,在金华环城南路亮出招牌,门面看上去不稀罕,一进楼,奇石、字画比比皆是,夺人眼目,金华还没有哪家茶楼有这等大手笔,鲍继斌说:“我不仅要做金华茶叶第一,而且要做金华茶文化第一。”他选的大红袍出自武夷山叶嘉岩茶厂,叶嘉岩更是名声煊赫,第八届“裕元杯”大红袍民间斗茶赛,叶嘉岩的大红袍位列状元,肉桂类则挺身金奖,成一时之秀。若说金华茶楼的茶叶以10分计,恐怕鲍继斌真的要分走“半壁江山”了。鲍继斌说:“我要让金华人一说起喝好茶,就到半壁江山来。”至于说到茶文化,鲍继斌把婺州窑、紫砂壶、书画、黄蜡石等文化兼收并蓄,互为补充。“把金华所有好的东西放在一起,不单单是做茶楼,而是要将茶楼做成文化超市。”鲍继斌说。
去半壁江山喝茶很有面子
烟、酒、茶,惟有茶最养生,因此,茶的推广是早晚的事情。十年前,95%的人都喝绿茶;五年前,有点身份的人都喝铁观音。鲍继斌也是按这个时间序列喝过来的,他在兰溪做出口生意,一次去武夷山会朋友,喝上大红袍,一下子上了瘾,“就茶的浓度而言,绿茶是啤酒,铁观音是米酒,大红袍是红酒。”鲍继斌说。大红袍原本只面向广州、福州等地,尚未打入浙江市场,鲍继斌作为叶嘉岩茶厂在浙江的唯一推广商,推广起来自然不遗余力。他考察了整个金华的茶楼状况,有两点感触颇深,一是金华没有专业品茶的茶楼,二是出售茶叶、能品茶的地方多半没有包厢。金华的生活,吃得讲究些,可以上世贸、国贸,但喝得讲究些,则无处可寻。一般茶楼、咖啡馆,闲谈、打扑克,只有俗世的热闹,没有出世的清静。茶道最可取的正是静取,“一杯之中有无尽藏”。
鲍继斌有志于茶道,有心于茶艺,他的“半壁江山”既设有茶艺师,又开出风格独特的茶室,可谓两全其美,就茶而言,在金华已经算得上是“高级服务”。有人笑称,世贸是金华饭店第一,鲍继斌的半壁江山,以后要成为金华茶楼第一。中国人好面子,请人去世贸吃饭显得有面子,以后请人去半壁江山喝茶也很有面子。
“有了文化,茶楼就有了灵魂”
有人打电话到半壁江山,开口即问“有没有饭吃”,吃饭是必需品,喝茶是奢侈品,到半壁江山喝茶,那是极品。因此半壁江山不提供必需品,这是个纯粹喝茶的地方,鲍继斌不怕客人少,只要少而精,凡事都要有一个“沉淀过程”。“要让来半壁江山喝茶的客人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他说,“不然抓住他们的口很容易,抓住他们的心就难了。”半壁江山不仅仅是在茶叶的选择上首屈一指,而且在茶文化上更有推进的空间,他说:“有了文化,茶楼就有了灵魂。”说不定有一天,半壁江山成了金华茶文化的符号,提起好茶,半壁江山的大红袍成了首选。
去年10月,鲍继斌将员工送往武夷山接受茶艺培训,回来个个成了专职茶艺师。茶室的桌椅摆设更是以明清家具为主,“营造一种到有文化的人家里喝茶去的感觉”,甚至让人兴起这样的念头:金华何处有雅意,半壁江山喝茶去。可见鲍继斌要做的就是恢复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雅的一面:文人墨客的茶。“其实真正能品茶的人不多,比如说喜欢书画的有20人,喜欢石头的有30人,喜欢紫砂壶的有10人,喜欢喝茶的有10人,将诸多文化元素聚在一起,形成的能量就比单一的茶文化要大得多。”鲍继斌说,其实,利益也在文化的交融之中自然产生了。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