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带动山区低收入农户群体致富的对策

2011-04-15 09:51:4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陈旭辉

  带动山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是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重点和难点。为抓好我乡低收入农户的脱贫,提高政府结对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近期对全乡低收入人口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今后采取何种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政策,突出低收入人口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政策的落实,让低收人口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对象。以重点村、重点低收入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低收入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低收入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低收入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低收入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低收入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步伐,在现有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林区道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好村民饮用水难的问题,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充分利用塔石油菜花节,建好农家乐和旅游景点,利用“红军标语”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上阳古街、珊瑚古树群、大茗“红军标语”等人文景观为依托,进一步开拓本地旅游资源,打造以“塔石三宝”为主导的具有塔石特色的土特产。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低收入人口脱贫工作

  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建立防抗办公室,积极与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及时做好灾情、汛情通报,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低收入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乡政府要积极配合民政、财政、脱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了解、提供情况准确,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上级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低收入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低收入,消除低收入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脱贫新路子

  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脱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脱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脱贫责任区。把脱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脱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更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脱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村村民生产生活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三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在脱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级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在脱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低收入村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的村,但确实需要财政脱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扶贫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作者系塔石乡乡长)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