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遭遇田无水 又面临民工荒
这几天正是农村春耕大忙季节,然而蒋堂镇黄碧垅村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陈建军却显得一筹莫展:他首批撒播的200亩早稻谷种已育好芽,却由于严重缺水和用工荒,不能直播到田,600多亩收割完蔬菜的早稻田因缺水无法翻耕。准备机插的80多亩早稻也已育好秧,但缺水不能插种。昨日,陈建军无奈地对记者大叹苦经:“民工荒和缺水已成了我们种粮大户致命的伤痛,如果再这样下去,双季稻只能改种单季稻了。”
陈建军承包粮田面积达1400余亩,主要以种植早稻、玉米、毛豆和蔬菜等品种为主,大部分田还实行了蔬菜、早稻、晚稻三季连作,大大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眼下,正是春耕播种时期,然而,陈建军却面临严峻的雇工难与用水难的“两难”考验。往年,按种植用工规模,陈建军所需雇佣民工80余人,基本以本地村民为主雇用解决。而今年春耕开始以来,陈建军需要早稻播种、毛豆、四季豆种植民工100余名,但目前雇用到的民工只有20来人,民工严重缺少,严重影响了上千亩粮田的春耕生产和种植面积的落实。
据陈建军介绍,造成民工荒的原因,是外地人来当地种植花卉苗木,因为花卉苗木效益较高,业主雇用民工以按件计酬的形式,一个老年妇女做一天可以赚80-100元,一个男性劳力多的可以赚180-200元。而种粮效益相对较低,雇用民工工资往年为女性35元一天,男性60元一天,今年提高到女性60元、男性80元一天。效益因素决定了两者之间无法竞争,在工资差别这个现实面前,民工的选择自然是“谁工资高就帮谁做”,导致了种粮大户的“雇工难”问题。
除了民工荒之外,农田缺水也是他的头痛之事。自今年春节后,天气干旱,雨水较往年偏少,而蒋堂镇范围内没有自然溪流,农田灌溉用水主要靠“乌引”水系和“金兰水库”渠系灌溉。天气长期干旱无雨,汛期不汛,导致金兰水库蓄水减少,据水库管理处称,金兰水库蓄水量已降至停止放水水位,即便偶有放水,也是东干、西干两渠调节放水,给当前农业生产必然造成用水困难。
陈建军今年计划种植早稻800亩,但面对天气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眼看金兰水库水系干涸的渠道,至今已经翻耕的只有200亩,还有600余亩没水不能翻耕。陈建军说,目前大棚育秧的早稻秧苗已经可以下田插种,人工撒种的也已到时候,大片粮田无水灌溉怎么办?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