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今日白龙桥

乐善老人汤成和的园艺人生

2011-05-13 09:22:0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月映红 实习生 楼婷

  74岁的他,爱动脑,爱专研,不但有自己的园林、研究所,种了200多个品种的苗木,还多才多艺,爱好书法、文艺;他,一辈子乐善好施,赚到一点钱,都会想着回报社会——

  乐善老人汤成和的园艺人生

  精瘦的身板,真诚亲切的笑容,戴着斯文的眼镜,写得一手遒劲有力的毛笔字,初见74岁的国月文旦创始人汤成和,很难想象这是一位一辈子与泥土地、花卉苗木打交道的老人。

  一走进汤成和位于白龙桥镇联丰村郭塘自然村的家,就被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正堂挂着汤成和亲手雕刻的木匾,上书“顺春全和园”,门边、围墙边、房梁柱上都贴着他自己创作的对联,“不负领袖艰研决策,尽心做好报国之恩”、“民族自觉遵守法纪,社会和谐享受天福”……除了书法、对联,在汤成和的家里,挂在墙上最多的就是“省级科技示范户”、“高级园艺师”等各类荣誉、头衔和照片。

  儿时的香泡树

  1939年,汤成和一出生就被送到倪家村一种植苗木的养父母家中寄养,门前一棵又高又大的香泡树陪他度过了四年光阴。“光滑浓绿的枝干、椭圆形的叶子、厚白的四瓣小花和甘甜爽口的果实,每次一哭闹,姐姐就会把我抱到香泡树下,口里哄着‘摘香泡咯摘香泡’。”汤成和开心地回忆起这棵给他留下美好记忆的香泡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香泡树果子摘了又生,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香泡树,喜欢上那些能开花结果的果树。

  5岁以后汤成和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但他也经常会到养父母家走动,到养父母的果园里吃水果。“那个时候我虽然还小,但我很留心哪棵果树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甜,也喜欢看着果园里的工人嫁接枝条。”汤成和告诉记者,14岁的时候他瞒着家里人偷偷地种下了第一棵桃树,“上半年清明节前种下去的小苗直径只有1毫米,到了下半年就有2~3公分粗了,当年秋季我就到倪家村去摘那些果味好的桃树枝对其进行嫁接。”汤大爷骄傲地说:“一棵树上嫁接了5个品种,在我的悉心栽培下,竟然全部成活,这棵桃树3年后开始结果,一棵树上既有水蜜桃,也有蟠桃。”第一次的嫁接成功,激发了汤成和的种苗乐趣。

  1954年,汤成和种起了3平方米100株桃苗,当年3月种苗,8月嫁接,10月份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这100株苗卖了10元钱,相当于当时的50公斤大米。后来又扩种了。可是,1955年的一场洪水,淹死了近500棵小苗,只有那棵大桃树活了下来,在六十年代初粮荒的时候,那棵大桃树每年能结出170多公斤桃子,还成了救命果。”汤大爷有些感慨,不过第一次的成功卖苗经历和那颗神奇的桃树,不仅让汤成和有了经济头脑,更让他的苗木培育之路越走越远。

  196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户村民家中的2棵茶花卖到上海可以赚回2担谷,他突然意识到茶花不仅好看,而且很有市场。他又开始钻研起了茶花的嫁接栽培技术。同时,他还在自留地里钻研起了高效农业的年产五熟制,“小麦收了,种桃树,桃树下面种西瓜,西瓜收了,种玉米,玉米下面又可以套种胡萝卜”,就这样,汤成和的一亩田可以产2600多公斤。

  人怕出名猪怕壮。1980年9月22日,汤成和一辈子都记得的一天,后半夜里,他种植园里培育出的50多个品种的2万多棵茶花苗全部被偷,看着空荡荡的园地,汤成和心里是说不出的痛。为了缓解痛苦,他离开家到兰溪一苗圃里当了农艺师,带着4个徒弟种花苗,3年时间就为农场盈利40万元。1983年,汤成和再次萌发自己创业的念头,又回到家里,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私人苗圃,从1.5亩发展到6亩,现在已有200多个品种的苗木,汤成和俨然把苗圃建设成了一个“园林学校”,他的目标是要自己研究的苗木领先目前市场现有苗木技术5至10年。

  研究文旦30年

  文旦和香泡都是桔类植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加上汤成和的香泡情结,1962年,汤成和开始研究文旦。“我除了怀念养父母家门前的那颗香泡树,也很怀念兰溪外公家一棵很甜很甜的红心香泡。”汤大爷告诉记者,为了找到一棵与外公家一样的红心泡,他跑遍了很多地方,看到什么好的品种都会拿回家来研究,通过嫁接不断改良品种。“如果嫁接后结出的果子味道不对,我又会重新嫁接。”就这样,凭着一股韧劲,汤成和用了整整30年,终于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国月文旦,并于2003年成立婺城区国月文旦研究所。

  “有20多年的时间,老汤都是一个人住在园地的小草屋里,天天跟这些文旦呆在一起。”汤大爷的妻子感叹地说,不理解他的人,还真以为他疯了,孩子不要,家也不要了,就要他的这个兴趣。“虽然生活艰苦,但我的心里并不觉得苦。”国月文旦终于研究成功了,汤成和还专门承包了一座山,扩种起了65亩的文旦树,每年可产35000多公斤的文旦,他种的文旦只要一上市,就能被订购一空。“只要吃过我岳父种的文旦的人,肯定说好吃,肯定会再来光顾。”汤大爷的女婿也向记者推销起了国月文旦,并告诉,文旦树不仅果好吃,而且还是很好的景观树,去年,汤大爷就卖出了两棵共2万元。

  富裕了,不能忘本

  “一个人的富裕,一个人的平安,是不够的,只有国家和人民的富裕、平安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没有国之大家,就没有小家。”“我的现在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我不能忘本。自己吃得饱,穿得暖,就足够了。”汤成和十分敬重孙中山,非常赞同他“天下为公”的思想,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懂得感恩,学会回报。汤成和时常会拿出积蓄支持家乡建设,不管村里是修埠头、修水利、修路,还是搞绿化,他都主动带头捐款、捐树,前前后后出资过10多万元。在玉树地震时,他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捐出了1万元。

  虽然年纪了,但汤成和大爷的园艺人生没有结束,本村没有地种花卉苗木,他又到兰溪承包土地,有空就坐着公交车到40多公里外的兰溪果园里去转转。“别看公公年纪大了,搞苗木是他的最爱,爬树整枝还都他亲自来,生怕别人干不好这些活。”女婿笑笑说,岳父就是个一生为苗木忙碌的人。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