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编织孩子们的未来
——记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家校接力站
“爱心是风,卷起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干旱的树;爱心是树,撑起一片绿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便拥有了一切……”昨日,浙江师范大学志愿者总队负责“爱心家教”活动的负责人张舒心告诉记者,“2009年,我们爱心家教四点半学校正式进入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两年里,我们始终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激情,这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
在杨思岭社区,“爱心家教”模式主要是一对一的家教模式,每周一、三、五下午四点半到六点,浙师大爱心家教的志愿者们就会与社区的孩子们进行一对一教学,使孩子们真正拥有稳定学习的环境,使爱心家教更加贴心、更加优质、更让家长们满意。“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笑脸,我们就会觉得十分快乐,我们应该用我们的责任与爱心为孩子们真诚地服务。”爱心家教的志愿者们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发挥社区五老和学生志愿者的队伍优势,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托管服务,并进行一对一专人辅导,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杨思岭社区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社区的家校接力站队伍越来越庞大,从最初的几人到现在的20余人,为了保证辅导质量,我们还专门与浙师大志愿者总队约定,为孩子们进行一对一辅导,对孩子们的学业有了很好的帮助。”
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浙师大的学生志愿者在课堂上还专门开设了“科普仪器进课堂”的教程。将校科技馆中的部分科技展品带到爱心家教课堂中,通过对实验仪器的展示,小学生的互动尝试,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讲解,将科学知识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带给小学生,给他们一种新的体验,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到课堂上无法接触的知识,使他们从小燃起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和渴望。
“在家里,有些功课爸爸妈妈也不懂,这里有小老师教。而且还和同学们一起写作业,写完作业还可以一起玩,可开心了!”正在育才小学上三年级的冯蕾静这样告诉记者。“哥哥姐姐常常会表扬我,我题目做对了,课文会背了,还有我会用竖笛吹曲子了,他们就会夸我聪明,嘿嘿,我听了好高兴啊。我们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还有小朋友这样说。
爱心家教活动也得到了许多家长的一致好评。一些孩子的家长这样告诉记者,“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真的很热情,很热心,爱心家教活动很好,因为我们工作很忙,每次都托邻居去接孩子,时间一长,总觉得不好意思,可是我们又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回家,爱心家教的志愿者既帮我照顾孩子,又教孩子知识,我们连家教都不用请了,真的很感谢他们!”
“小小的我,微不足道的尘土一颗;小小的我,平平常常的乐土一钵;阳光和水给了我美好的生活;我生来就是为了栽下花一朵。”爱心家教的每一位志愿者,就像是这微尘一样渺小,不同的面孔,却有着同样的心情,因为有爱,他们相聚在一起,用他们的爱发出太阳般的光和热。
当谈起今后的打算时,爱心家教的志愿者们这样告诉记者:“爱心家教活动使我们自己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习怎样传授知识,学习怎样传送爱心,学习怎样展示自我的人生价值。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活动。”
短评:
人人争做志愿者创造幸福新生活
“志愿者”,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代表着热情与奉献,充满着自豪与骄傲。多年来,他们始终冲刺在人民群众需要的第一线,驰骋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浪潮中,以共同的信念,不同的方式,改变着社会,改变着自己,也传递着志愿服务的意义和快乐!
人人争当志愿者,让做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技能去服务社会、帮助他人,让志愿精神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志愿服务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全社会要尊重支持志愿者,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希望社会各界为志愿者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志愿者提供更多平台和舞台,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奉献带来的快乐。
全社会的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联合起来共同奋斗。团结就是力量,希望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加强交流和合作,共享志愿服务的成果,在融合中共同进步,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志愿服务是一项阳光下的光荣事业,在燃烧自己的同时给社会带去希望、温暖和光明。广大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升华了思想、实现了价值。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责任叫志愿,有一种感受叫幸福。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让我们接过志愿旗帜,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人人争做志愿者,创造幸福新生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