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合作社,说白了就是只试验小白鼠,给农户们起示范作用,告诉农户一旦果蔬滞销了怎么办,货源少了怎么办,价格上不去怎么办,协调疏通,说服农户转变观念。”锦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翁国军这样对记者解释着合作社的意义。
如今早已走出白龙桥镇古方村,面向全国发展的锦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将种植大众化蔬菜、水果的农户集合起来,农户们与合作社签订意向合同,合作社再把产品包销出去,实现产销一条龙的果蔬产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拥有核心基地200亩,每个种植单品都有几十亩的种植面积,五、六年的经营实现了种与销的对接,最大限度发挥基地示范作用,新品种的研发、无公害农药效果的评估、除草剂的性质作用等放在基地研究实验,将最优最好的研究成果推荐给农户,2009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户。合作社主要为大型超市、菜市场、监狱等地提供货源,有采货员、生产队长、会计等骨干人员。
“说合作伙伴太商业化,我们与社员之间更像是朋友。”翁国军说,与社员从陌生人到老朋友,靠的就是诚信,合作社的货比散户好卖,价格也比非社员稳定,还能给予社员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很多散户都主动找到合作社要求加入,常常说到兴头上就拍板,合同也懒得签。
与田地打交道的都明白靠天吃饭的道理,种植品种要看天气、行情和市场,相差三天下种的玉米,就会失去应有的市场竞争力,要胆子大心眼细,能种什么就尽量种,合作社积极拓宽货源,与外省农户也签订意向合同,种本地种不了的蔬果,现在合作社已有8000多亩的社员种植面积。翁国军还有一个设想,如果能有一个对种子买卖情况进行信息公布的平台实现可控市场就好了,种子卖得少了,说明该蔬果种植面积也应相应收缩,农户们看到数据就知道今年种什么最好卖,农户们的果蔬种植就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但是,也有一部分传统种植户接受不了合作社的新思想,翁国军常常会碰到农户这样说,我们种了几辈子的地,产量还可以,日子也过得去,凭什么要用你的模式呢。翁国军看着大片大片的闲置土地是说不出的心疼,这也是土地流转难的问题根源,农户不肯把地承包给你,也不肯加入合作社,如何从根本上转变农户的传统观念成了合作社遇到的最大难题。翁国军说,只要大部分农户的种植模式改变一下,提高产量、改善效益是绝对的,还能节省硬件设施,提高种植密度,对节能减排也能做贡献,尽量把模式向国家政策和新技术靠拢,让农户们少花力气多挣钱。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