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参加“磐安旅游杯”第二届金华市游记大赛颁奖会,我第N次走进磐安,也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磐安炼火。
晚七点二十分,一众文人从磐安大酒店出发。天气是热中有微微凉爽,绝不是城市中的夏季模样。沿山行,只二十分钟车程,却滴滴答答下起豆大的雨来,渐渐弥漫了车前窗。想来夏天的雨像始乱终弃的男子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不料被这常识湿了全身。
炼火的地点在深泽小学的大操场。同行的诗友兼东道吴警兵说这是全国模范希望小学。看其建筑,与周边的民居比,确是鹤立鸡群。雨虽刷刷下着,却阻不住乡亲们的观火热情,乌压压的雨伞和脚步像洪水漫过各条通往操场的街道,又像一群群洄游的鲑鱼。
雨仍下着。围着帆布遮住的薪柴的人群已里三层外三层,粗略估计有上千人。想乡民们已无数次看过炼火了吧,为何还如此乐此不疲?可见炼火是乡亲们平凡生活中的盛大节日了。据警兵讲,现在炼火也不常搞,今晚是专门招待外地一欲投资炼火项目的大老板而搞的,我们是来得巧了。八点十分,薪火终于点燃,火焰腾空而起,像一只涅槃而飞的凤凰!我从未亲眼目睹大火竟如此壮观华美,一次次腾空向上,又一次次消弥在虚空,而它似乎有无穷的力,变幻着不一样的形状,仿佛抒发生命的情感。雨时大时小,我在雨水与火焰的冰火两重天里默默体悟着生命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存在。
火渐渐熄灭,而雨中的等待慢慢焦灼。伞根本拦不住雨,伞与伞之间有更大的雨汇聚滑落,一不小心就钻入颈中,如一条条冰冷的蛇,让人一阵哆嗦。带伞的人们亦如一群刺猬,总难以保持合适的温暖距离。有警察和村民为避雨发生争执,让我微微皱眉。这雨,你来凑什么热闹呢。上半身已基本湿透,衣服贴紧后背如戴了一层厚厚的冰凉盔甲。等待一如操场中央焦红的炭火,我颇为后悔来了,又不想半途而废,只在双脚的酸痛中默默地忍耐着。
九点多,炼火终于开始。号声响彻云霄,锣鼓唢呐惊天动地,神秘氛围扑面而来。一群彪悍大汉披着长长的发,只一巾豹纹斜挎肩腰,仅遮下体,远古时代的先民形象呼之欲出。首先是祭祀仪式,颇为隆重繁琐。几跪几拜,敬天敬地敬火神。那阵式,那呼喊,那手执旌旗一身黑衣的神秘妇女装束,让我疑入了天山童姥的地盘,手下喽罗的模样。
终于,手执响铃叉、钢刀、木棍的一干大汉,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了焦红的炭火!人群中一阵惊呼,我虽知绝无危险,却也不得不惊异他们的若无其事仿若闲庭信步!须知炭火温度不下七百度,而他们俱光着脚丫子!更惊异的是踩火的人中竟有一八岁男孩,他也轻快地一次次从炭火上飞跃而过!我不得不感叹或许真有超自然的神秘之神护佑了!据旁边的村民说,炼火人员要提前三天吃斋、沐浴净身,且夫妻不能同房。赤脚的炼火者手执响铃、钢叉等,绕东、南、西、北4道水火门巡行一周,先从北门冲进火坛,踏着烈火从南门杀出;再绕到西门冲入火坛,从东门杀出:这样反复穿梭,在烈火上踩过,一刻钟为一坛,一般炼三坛即告结束。
回来后我上网搜了下“磐安炼火”,始知炼火的历史经历了从娱人到娱神再到娱人三个阶段:炼火在起源时是娱人的活动,到了巫觋时代,就开始了向娱神的转化。那个时候,先民对火非常崇拜,炼火就成为娱神祭神的最好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炼火又从娱神转到了娱人。每到炼火的节日,到访者络绎不绝,比过春节还要热闹,大家喜气洋洋,空气中洋溢着欢娱的气氛。[炼火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炼火是一种重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从炼火场的八卦图及按照阴阳五行相克原理设立的水火门来看,体现了周易文化的内涵。炼火仪式颇具神秘色彩,是火崇拜文化、巫觋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中的融合与演变,是研究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十点,炼火结束,神奇的是雨也渐渐小了,终至于无。想来这雨也是捺不住好奇来看这炼火的吧?拖着湿透的身体,心中竟滋生着神秘的愉快,这雨,这火,是植入生命的记忆不易忘却了。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