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日婺城》不足两个月,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新人,对自己的工作乏善可陈,对这份报纸亦无从追溯。心底惟一明确的是:用自己有限的力量,通过自己的笔和眼,切实地去认识一些人和事,传播事实和价值,让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婺城大地更加美好。
少年时受到一些文艺作品的影响,觉得新闻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职业。做记者可以很好地了解社会,可以走很多地方,参与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以一支笔、一个镜头在各界奔走,为民鼓与呼。
被这样的梦想驱使,大学时选择了新闻学专业。四年的学习令我对新闻深怀感情,我并不见得掌握了成为一名合格记者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但它就像一扇窗,在我面前徐徐打开,教我领略更广阔的世界。
诚如《南方周末》执行总编向熹所感慨的:“选择新闻就是选择一种人生。”这个专业给我的最大收获并非是借以谋生的资本,而是给了我一个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角度。
进入《今日婺城》,是理想照进现实的过程。当印有自己名字的报纸发放到无数读者的手上,心情在激动欣喜之外还有一份战战兢兢,因为这一刻我意识到,新闻不是涂鸦文字,不是恣意挥洒的文思才情,它是信息流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对社会变化最真实的记载,是构成历史的原始素材积累。
这是一个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了艰辛与劳累的职业。在单位同事的身上,我看到了理想、激情、才华,更多的是对新闻的坚持和付出。
身为记者,不能像普通的公司白领一样,经常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奔波寻找新闻线索才是他们的本职。当别人合家团圆共享天伦之时,他们可能正在外面为了新闻事件而奔波;当夜深人静鸟回巢的时候,他们可能正在电脑前笔耕不辍,废寝忘食。选择了记者工作,就注定了要与那份闲庭信步的安逸生活无缘,注定了要饱受煎熬、历经磨难、风雨兼程……
一直很喜欢柴静说的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她刚进电视台时,推荐人陈虻送给她的一句良言。央视十年,她渐渐收敛起年少时的锋芒和激烈,对待人和事都多了份宽容和理解,也懂得了“耕耘本身就是收获”。
刚刚入行的我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也不知道《今日婺城》的未来将会如何,能做的就是潜下心,默默耕耘,少计较利益得失,多关心当下的作为。只要今天我没有虚度,就能笑对明天说声,你好。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