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天生雄才堪大用——探寻朱吉荣成功之路

2012-01-11 09:59:5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晓斌

  作者和朱吉荣(左一)合影

  继《走近朱吉荣》广泛发行之后,时隔五年,其姊妹篇《人文朱吉荣》又将出版,实在可喜可贺!作为吉荣先生的大西北朋友,由他编选的涵盖社会层面之广、收录文章容量之大的新书面世,是我牵肠挂肚、翘首期待的文坛盛世。眼下虽无赏阅华章先睹为快的机会,却似乎已经闻到了那闪光书页的淡墨清香,也仿佛触摸到了那火样文字的灼热滚烫。为挚友学长感到由衷庆幸的心情,真让我有种“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的兴奋和冲动。

  吉荣先生小我四岁,但本事大我几倍。他是奋斗者、挑战者、成功者,我自愧事业淹迟难与比肩,在心目中常以他为师,镜鉴自己而扬鞭奋蹄。通过拜读《沧桑心雨》《赵荫华的人生历程》和《走近朱吉荣》几部巨著,我一直在思考、回味与追索,他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领域的卓越建树,及其对当今文坛的影响作用和社会价值。作为独具江浙文化特色、更具全国典型意义的大家名人,如果说我最初的感觉是“朱吉荣现象”不可忽视,那么现在则是应该探寻“朱吉荣成功之路”了。

  吉荣先生的每一部著作,都是一次生命的长征,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激情的燃烧,在他身上永远闪耀着灵智的火光。这一切绝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养所得,长期蕴蓄积淀所成。他曾坦言:“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以文载道,必须脚踏实地学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坚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因此,还特意为自己的书斋取名“读书轩”,虽然朴素无华,却蕴涵着几分高雅情致。

  真的,吉荣学兄爱书成瘾,痴书如迷,令人叹服。记得我在金华登门拜访时,在他十多平米的书房里,橱柜、桌面、窗台、沙发乃至走廊和地板上,满满当当尽是书,连下脚都有点困难。在他写书法用的铜质镇纸上,醒目地刻着两行文字:“世间惟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谈到读书与吃饭的关系,他半开玩笑地说:“好书读来比饭香,那可是丰盛大餐,既合胃口又顶饱,就像你们陕西的羊肉泡!”他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政、经、文、史涉猎广泛;诗、词、曲、赋多有通晓。既无腹中空虚的“营养不良”,也无生吞活剥的“消化不良”。他不仅知识面很宽,而且记忆力极好,古今中外许多名著中的精华语句,他可以随口而出信手拈来,思维敏捷,睿智过人。概言之,书籍就是朱吉荣的大学!

  然而,作为一个穷家出身的子弟,吾友吉荣并未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大学之门,却经历过他人未必有之的五个课堂:

  一是“家庭课堂”。童年稚龄在水乡,插秧割稻放牛羊。边劳动,边学习,柳荫溪畔书声朗;小院落,泥瓦房,父亲外婆细语讲:古老的传统故事,浸润着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哲理;乡村的民谚民谣,包含着待人接物处事的朴素思想。为当时毛头孩子的嫩稚心灵,拨亮了看书思考的萤火烛光。

  二是“校园课堂”。少年时光进校园,初级教育课程全:语文数学和政治,历史地理与自然;音乐体育加美术,手工劳作重实践。启蒙阶段打基础,品学兼优走在前。

  三是“军营课堂”。青年入伍把军参,热血男儿火一团,练兵练人练思想,当了学员当教员;“郭兴福式”的教学任班长,“神炮长”名列尖子班;手握枪杆抓笔杆,新闻报道写短篇。边学边干把笔练,尝试创作初开端。

  四是“社会课堂”。复员退伍回地方,工作安排到工厂,车工、干事和秘书,样样事情都在行。办刊物担任编委和主编,实践中增长才干人赞赏。又到中学团委任专干,再到金华市的招生办,还把文化艺术公司来创建。接触社会各方面,生活积累有体验,忙中偷闲抓学习,坚持写作不间断,报刊撰文章,广播发稿件,文笔日渐成熟,令人刮目相看。

  五是“学府课堂”。度过“而立”“不惑”年,半百春秋志愈坚,在职进修求发展,研习大专中文班,相继进入三家大学院,马不停蹄紧加鞭。高等学府磨砺锤炼,升华精进文采焕然,不仅成为大学客座教授,更有新著迭出蔚为壮观。

  吉荣先生,激流勇进,长风破浪,一往无前。从他曾任和现任十三家报刊、杂志、辞书的高级记者、编委、副主编、主编,两个国家级科学专业委员会、六个社会文化团体的委员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客座教授等,诸多职务来看,谁能说清朱吉荣是什么学科、什么学历、什么文凭、什么学位?追寻往昔,回观现实,他“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说苑》),之所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自强自立,奋发自学成才,以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以担当的勇气和责任,在实践拼搏中闯出了发展之路,从而跻身于当代中华文坛英杰之列。他绝不像眼下有那么一些人,焦灼浮躁,随风趋时,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为达一己私欲之目的,极尽迎奉拍马、投机钻营之能事,为文凭、为学历、为职称,跑关系、找门路、寻靠山,把自己的升沉荣辱建立在庸俗的人身依附上。这不仅是人格的耻辱,更是对知识的亵渎!而吉荣学兄正是向这些丑恶行为的挑战者,我真心佩服他的勤奋、睿智和勇气。

  从吉荣先生那闪光荣誉的背后,我们能够深切地感知到,是丰厚而高峻的学品内涵,支撑并造就了一位学者型的名人大家。他善于根据客观实际,理性地设计打造自己,清醒立足“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朱光潜);自觉发扬“严肃、谦虚、刻苦钻研”的“三种学风”(苏步青);始终坚持“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的治学“三大原则”(英国化学家布劳克利);切实践行“立志、工作、成功”的“三大要素”(法国物理学家巴斯德);笃诚信守“要做艰苦的工作,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少说空话”的“三大秘诀”(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终以“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的求道精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进学以知为先而成大智大慧,是为大聪明、大道德、大境界也!

  吉荣学兄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以文会友、以文交友之精神,令人敬佩;以诚爱友、以诚帮友之品节,让人感动。他,乐于人所不能而相助,甘于行当所行而挺身,善于事所必行而倾力。其胸怀气度,不愧文坛俊杰、风范高标。回顾与他之交往过程,给我印象尤深。

  由于我的学生牵线和书家好友搭桥,起先曾将拙作剧坛纵横丛书《戏苑觅踪》《品味秦腔》《梨园杂谈》三部,辗转邮寄金华,以请斧正赐教,多承吉荣学兄奖勉,更蒙抬爱推荐,拙作又分别寄呈高占祥副部长、严济慈图书馆、邵逸夫图书馆、金华市党政有关领导以及浙江戏剧界的朋友。尔后,吉荣先生将其大作《沧桑心语》《赵荫华的人生历程》等惠赠与我,并盛情相约要我写点文字。敢于学兄热诚厚爱之心,我便贸然写了《为当代“中国脊梁”树碑立传的杰作》的读后体会,又为《走近朱吉荣》新书出版写了《新春新雷第一声》的祝贺感言。他不仅将两篇文章全部收录,而且将后者列入八篇书序之三,紧随德高学博的赵荫华、张蔚萍先生佳作美文之后,这实在让我惶愧不安,真像传统戏中那句台词“折煞鄙人也”!

  更让我动心的是,吉荣学兄为了兑现给我撰写文章的承诺,在赴京开会之后专程赶到西安,经过大半天深入地长谈采访,回到金华很快拿出长达两万多字的《信念,撑起他的艺术人生》。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纪实》创刊号(该文荣获建国60周年“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作品一等奖),从而了却了一桩心愿。不仅对我如此,对他人也是这样。臂如,为北京书法大家尚鹤芝先生的“书法艺术回顾”问世,为陕西特级书法家董老山先生的“写真藏头曲”出版,吉荣学兄就曾北上京华、西赴渭南,不仅采编印发全力承办,而且慷慨解囊共计资助二十多万元。以致董老山感慨系之,逢人便讲:“没有朱哥(吉荣)的知遇之恩,就没有我今日之成就。”

  显然,吉荣贵人品,道德居其先。古人称德有其五,取名“五德”,且文武有别。文者,其“盛德”为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倡导的“夫子温、良、恭、俭、让”;武者,其“德备”为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推崇的“将者,智、信、仁、勇、严”。吉荣既习过文又从过武,当是文武兼备而“五德”俱全之高士。他以含蓄品格清心,以淡泊品格养性,以谦恭品格求学,以仁爱品格待人,以自信品格处事,以高洁品格立身,以美满品格治家,以忠诚品格爱国,以勇敢品格开拓,以顽强品格奋进。堂堂男儿大丈夫,经天纬地真元存,无愧于用热血和精诚铸就的纯粹的人,一个用巨笔大写的人。这就是朱吉荣成功之路的全部秘诀。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导,戏剧艺术评论家,著名文艺节目主持人)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