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强度和力度,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首先要稳住粮食生产,确保不出现滑坡。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
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水平。
3.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
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比重。
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
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2012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建设
6.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占重要位置。
7.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
8.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
9.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
10.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11.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
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
12.引导科研机构开展农技服务
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
13.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加强新型农业农村人才教育培训
14.振兴发展农业教育
推进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15.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业领域倾斜,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16.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
改善设施装备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17.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
18.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启动耕地保护补偿试点。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19.加快农业机械化
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作用,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20.搞好生态建设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当扩大退耕还林规模。
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保障农产品均衡供给
21.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22.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3.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