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枇杷成熟时,果实挂满枝。昨天上午,婺城区民工子弟学校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对生长在校园内的三棵枇杷树举行了果实采摘分享活动。
随着采摘活动开始,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忙开了,高个男孩负责高处采摘,女孩们则在打帮手。不到半个小时功夫,孩子们将摘下的三十多公斤枇杷搬到了教室里。校长罗良庆高兴地向同学们宣布:除了被小鸟吃或是大风刮落外,今年的枇杷一颗未少,我们要把它当成最好的礼物奖励给呵护它的同学们。
集体分享果实,这让六年级80多位同学乐开了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真的很甜,很好吃。”12岁的安徽孩子李雨晴从分到的14颗枇杷里挑了一颗最小的放入口中,她说:“这么好吃的枇杷,我还要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一起吃。”学校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这三年来,李雨晴每次都会把最好的枇杷带回家里,这是他们一家人最开心的日子。
集体开采和集体分享,这是源于校长的一个调查和感动。校长罗良庆告诉记者:“上星期我们专门作了一个调查,学校462名学生,有351人在家里没吃过土枇杷,占75.97%。”这里的孩子家庭条件大都不好,父母平时省吃俭用过日子,所以孩子们也很懂事,记得三年前,学校开展了“校园枇杷该给谁吃”的大讨论,很多孩子想到了家庭困难的同学,想到了福利院的老人孤儿,想到了学校的老师、门卫、厨房阿姨……,最后大家还是决定送给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吃,送出自己的心意。
枇杷树既是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面镜子。罗良庆告诉记者,学校2007年搬到这里的时候,就有3棵枇杷树,前几年由于缺少管理,加上这些外地来的困难学生也经不起诱惑,常被偷采得七零八落,一般每到5月中旬枇杷就摘光了。三年前,罗良庆想个办法,就是让学生投票,决定这枇杷该给谁吃。最后全校同学一致同意让给高年级的同学们吃。有了共识后,罗良庆也特别留意今年学校里的枇杷,发现天遂人意,不仅长势特别旺,而且再也无人偷摘了,就连掉在地上的好枇杷也没有学生去捡起来吃。
学校决定,集体开采和集体分享,将成为学校里的一个惯例固定下来。今后每一批要毕业的学生,都会在枇杷成熟的季节,收到这份来自母校的礼物。
短评:甜甜的枇杷里,包含着爱的味道,这是一份厚厚的、暖暖的师生情谊大礼。婺城区民工子弟学校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通过三棵枇杷树,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分享,这是一次既有教育意义又切合年龄实际且不是空洞说教的活动。当前,正在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讨论的目的旨在思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婺城区民工子弟学校这一以小见大、寓教于事的实践做法,值得借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