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从小诵读经典,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日积累月的增长知识。
上学期的每个周一早上,老师总要带领我们读一段《增广贤文》。刚开始,我只是像有个口无心的小和尚一样跟着老师读。后来我渐渐发现,这本书里的好多谚语或佳句,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讲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书中有写孝顺父母和亲情可贵的:“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阴不多时。”有写仁慈之心的:“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酸辛。”有写珍惜时间的:“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写认真读书的:“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增广贤文》中的这些蕴藏着前人丰富智慧的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而在这么多的贤文条目中,我却独爱“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虽然这一句话看起来是这样简单易懂:常年生活在江河湖水边的人,时间久了,大概会熟悉各种鱼的特性;总是生活在山林里的人,时间久了,就容易识别那些山林中鸟的鸣声,就会知道鸟儿的习性,而且会知道它们传递的是怎样的信息。即无论什么事物,只要善于发现,一旦了解深了、相处久了,就会掌握它的规律。但是这句话让我浮想联翩。
想法之一: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读着读着,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故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我觉得这个故事与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告诉我们:经常关注或长时间用心做一样事情,就容易把这件事情做好。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有大把的时间学习,但每样都蜻蜓点水般过去了,所以我的学习总不会进步。要想学习有进步,无他,但手熟尔。
想法之二:
近山近水,就一定知道鱼鸟的习性吗?我看不然,近山和近水不一定知道鱼鸟的习性。因为只有在近山近水的时候,有意识地学习、了解并在实践中努力掌握鱼鸟的习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达到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境界。否则,见水不知鱼也。由此,我又想到了我自己,在坚持长时间用心学习的同时,应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如今的《增广贤文》正如一位良师益友,点亮我的心灯,它等待着我用诚恳的目光来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佳句,完善自我。其实,除了《增广贤文》外还有很多国学经典,这学期老师又让我们诵读起了《弟子规》。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我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花朵,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的这笔精神财富继承和传扬。
婺城区白龙桥实验小学六(1)班金瑞
指导老师:郎静娟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