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汉灶村的文化盛宴

2012-08-16 09:30:5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楼婷 文/摄

  ———汉灶村创建小康型示范村文艺演出侧记

  说到“汉灶”一词,人们不免想到是古时汉代人生火做饭用的灶台,汉代人对“灶”极为重视,据《汉书•五行志》中记载:“灶者,生养之本。”就是说当时的人把“灶”看作是生育抚养的根源。然而,此“汉灶”非彼“汉灶”,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雅畈镇,有一个散布着唐代古窑址的汉灶村,它与前面所提的意义风马牛不相及,但同样的是渗透在骨子里的“生养”精髓,是“生养”人们精神食粮的“灶”。

  一个扩音喇叭、一台时坏时好的小型音箱、一个300瓦的简易夜用灯……简易的舞台设备丝毫没有浇熄现场的火热气氛;没有华美的舞蹈服装、没有专业的唱腔功底、没有成群的伴舞……无处不透露着汉灶村人朴实自然的人文风格。8月10日晚,由雅畈镇老年人体育协会协办的汉灶村创建小康型示范村文艺演出在汉灶村小广场举行,带着我们一享这个古老村落里平民式的文化盛宴。

  鼓乐铿锵、曲调优扬,一首由汉灶村婺剧坐唱班成员器乐合奏的婺剧曲牌《花头台》拉开了宁静夜晚的帷幕,他们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吹管、拉弦、弹钹……整场表演时长22分钟,一气呵成,听得人们如痴如醉,说不出的酣畅淋漓。

  在观众席,一位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演出的老奶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每当一首曲终,她总是后知后觉地在人们鼓掌之后才拍手,身边另一位老奶奶则在演出中不时贴着她耳朵大声地说着什么。上前一问,原来老奶奶姓王,今年已经80多岁了,耳朵基本听不见了,只有贴着她大声说话才能依稀听得见,可耳聋并没有阻挡她爱文艺的心,住在她家隔壁的章奶奶就免费当起了“翻译官”,两个人携伴来看演出,成了一对好姐妹。

  “外国王子朝我邦,他笑我朝是女王。把江山让与我父掌,徐杨臣叮本金殿上……”正与村民们愉快地聊着天,耳边传来声声凄凉唱曲声,只见舞台中间站着一位神情凄然的中年妇女,她是汉灶村文艺队队长傅美珍,打着手势她唱起了婺剧名段《龙凤阁》之《二进宫》选段,将明朝李艳妃轻信自己的父亲,把两位忠臣赶出皇宫,让出江山的忧郁悲怆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别有韵味。

  汉灶村的文化盛宴最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打断,然而人人唱婺剧、人人爱表演的文化氛围,不仅让这个古村新生,老年人和年轻人婺剧队伍的日渐庞大,更是打破了婺剧在农村“曲高和寡”的局面。

  文化的种子深埋于农村的土壤之中,只要有阳光雨露,农村文化的种子就能够萌发和成长。如今,文化已让婺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文化也孕育出了婺城农村的新风貌。根据县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开始,雅畈镇一直都是金华以南区块的中心,明清一条街、雅畈斗牛、省级文保单位七家厅、徐氏宗祠等更是远近闻名。而近年来,具有“花卉苗木之乡”美誉的雅畈镇更是坚持将农村文化建设放在镇党委、政府工作前列。

  截至目前,雅畈镇文化中心站主体工程通过消防、质监等验收,文化中心附属工程已基本完成;农村文化大舞台已完成建设,并举行了迎六一文艺汇演、庆祝建党91周年文艺汇演;在已完成12个村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上,第二批、第三批共24个村已完成创建并顺利通过市、区验收,实现了基本覆盖,为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全镇累计共有文化队伍90余支,体育队伍20余支,这些队伍都活跃在雅畈镇的田间地头,在每年的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还开展一些独具雅畈特色的文化活动,如舞龙、斗牛及坐唱班擂台赛等等。

责任编辑:潘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