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婺剧坐唱班擂台赛侧记
习习秋风,绵绵秋雨,催开了满城的桂子,秋日的婺城,整个笼罩在幽幽的桂香里,游走在大街小巷,吮吸着淡淡的桂香,人心变得平和宁静,时光里也平添出几分优雅和绮丽。9月22日,第四届中国仙源湖桂花节婺剧坐唱班擂台赛就在这满城的桂香中热热闹闹的开场了。
打头阵的照例是经典曲目《花头台》。第一个上场的罗店代表队队员们身穿红装,脚蹬皮鞋,一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锣、鼓、板胡,还有十多种不为常人所熟知的乐器,在这些平时扛惯了锄头的农民手中,奏出了铿锵激越、荡涤人心的乐曲。
有的队员演奏得尤其卖力,手上敲击着乐器,头也随着节奏摆动,有的观众看得也特别投入,时而闭目陶醉其中,时而伸出五指,跟着乐点跳动。一曲演奏完,台下观众们纷纷叫好,掌声、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市民徐建宇一脸兴奋:“我最爱听《花头台》,今天可过足瘾了。”
罗店代表队今年43岁的队员何美凤走下舞台后,对记者笑言他们都是来自罗店后溪河村的“戏二代”:“以前我们村自己有个剧团,戏唱得好,远近都小有名气。我父母都是剧团里边的,小时候我常跟着他们到处去表演,耳濡目染的,自己也喜欢上了这门艺术。”
18支代表队参赛,其中有8支都是演奏《花头台》。在金华,有这样一句老话,“听了花头台,丢掉碗和筷”。婺剧演出,不论大小剧团,不论城市农村,首场演出前一定要加演由全体乐队人员演奏的《花头台》。作为婺剧的瑰宝之一,《花头台》既有强烈粗犷的阳刚之美,又有小桥流水的阴柔之美,兼且热闹喜庆,充满着浓郁、香醇的江南乡土气息,听之令人陶醉其中。
白龙桥镇临江村代表队的领队杜青青坐在观众席里,表情很悠闲,她时而揽镜自照,看脸上的妆容是否完好,时而跟着台上比赛的乐队哼着调儿。“我们队的表演还没开始,先听听看其他坐唱班的演奏,学习学习。”杜青青还说,这次村里来参加擂台赛,名次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平时自娱自乐的农民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大家都很高兴。
时值桂花节前期,有的代表队为了桂花节特别创作了新剧本。其中塔石代表队选送的婺剧小演唱《情结仙源湖》尤其惹眼。一个个穿红着绿的村妇手执桂花枝,翩翩登场,带来了一段月宫吴刚下凡前往安地仙源湖,被当地的美丽风光和村民的富足生活所吸引,与善良村姑桂花喜结良缘的故事。
“喇叭吹得震天响,锣鼓敲得心花放,桂花盛会迎新郎,安地新歌唱不完。”诙谐有趣的故事让台下观众都看得乐呵呵的。剧本的创作者洪增贵说:“这个剧本我花了两个月时间创作,编好后,就与塔石乡百善村文艺队的农民朋友们每天抽出两个多小时,一边排练一边修改,才有了现在的成品。”
表演结束后,队员们纷纷下台卸妆,《情结仙源湖》中最重要的道具“桂花”被随意堆放在一边的桌子上,仔细一瞧之下令人乍舌,原来这些桂花枝犹自带着雨珠,散发着馥郁的芬芳,竟是新鲜的真桂花。“本来也准备了塑料桂花,但大家都觉得用真花效果更好,所以今早4点就起床了,这些都是一大早从田里摘来的。”临江村代表队的一个队员一边整理换下的戏服,一边得意地说:“不是我自夸,我们这些人,除了种田干活是一把好手,文艺歌舞里头也都是能人,婺剧、山歌、流行歌曲,样样都唱得挺专业。”
这边厢有的忙换服装,有的忙补妆,有的忙练嗓,那边厢好戏又在登场了。雅畈代表队带来了经典的《三请梨花》选段,扮演樊梨花的是今年39岁的叶林,只看她一双吊眼流光婉转,眉宇间又含着一股子英气,唱腔清澈动听,一出场就大放异彩。台下观众纷纷议论开了,“这个樊梨花唱得有味道,好听!”“眼神很到位啊,看起来挺专业的。”……
原来叶林确实是个“半专业”人士,20多岁时曾是江山婺剧团的一名花旦,后来回金华做起了小生意,平日里虽然事务繁忙,但婺剧这门最爱的艺术却没有丢开。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叫上村里的几个好姐妹,一起依依呀呀唱上几段。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很多爱好文艺的妇女都成了婺剧迷,而她们的天分也让叶林着实欣喜:“有的就是自己看视频,学了没几天时间,摆起架势来居然就像模像样了,我都佩服得不得了。”
台上可媲美专业剧团的演出让观众们看得特别尽兴。今年85岁的田金青看了一整天的表演后,大叹“有水平,不是随便玩玩的。”老人家是安地镇黄桑园村的村民,一辈子没有没有别的嗜好,就爱听个曲、看个戏,一次坐公交的时候听说有个婺剧坐唱班擂台赛,立马回去把消息散布给了村里有同好的几个朋友,这天呼朋结队的来了七八人,人人都看得眉开眼笑、连呼过瘾。
据了解,“坐唱班”已在婺城农村流行数百年了。以前农民迎神赛会,庆贺丰年,操办红、白喜事,都少不了要请坐唱班来吹吹打打一番。坐唱班的成员,大都是最基层的农民,表演上无拘无束,在浓浓的乡土味中,尽显自然原始的地方特色。
别看舞台上他们一个个都打扮得架势十足,平日里,坐唱班的活动是非常灵活随性的,大家农忙时候分头种地,农闲时候则聚在一处唱戏,也不用什么布景灯光,一班人围着一坐,即可鸣锣开场。这种“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草根文化”的魅力,因此,几百年来,坐唱班都是农民非常喜欢的娱乐方式。
此次参赛的18个代表队,都是婺城各乡镇(街道)择优选拔出来的,扮相齐整,演奏娴熟,词曲精妙,唱念做打之间,就构成了一幅婺城新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