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鲍志贤:一位七旬老人做了半个世纪桂花梦

2012-12-11 09:24:2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傅伟炎 通讯员 翁新挺

  历经十月辛勤耕耘,对于完成了颗粒归仓使命的婺城农民来说,付出的心血、汗水都在此刻化成了累累硕果,随后的日子的就是享受一年当中空闲的时候了,然而在安地一处山间美地,有这样一位执著憨厚的老农,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像护佑孩子般守护着这片暗香浮动的桂花林。沐浴着初冬的暖阳,记者循着这位老人奔忙行走的湾湾山路,探访这处遗世独立的“桂花胜地”——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说的便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古时文人骚客借此花托物言情,叙写了许多还令今人拜读的名篇佳作;如今,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作为一项农业产业,桂花日益成为婺城乃至我市的支柱苗木产业。在我区,仅安地一个镇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1万亩,创收超过1亿元,成为仙源湖旅游开发的主要资源之一,每年的金秋时节,安地十里桂花长廊桂香飘逸,吸引着大量游客来此赏花。而一年一度的桂花节,更是将这个产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躬耕陇亩五十载,七旬老翁难舍桂花情缘

  说起安地,人们不约而同地就会联想到桂花;然而说起桂花,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办桂花研究机构——金华市华安桂花研究所所长鲍志贤。在安地,熟悉他的人都昵称其为“桂哥”。前几天,记者骑车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颠簸,来到他的桂花基地进行实地探访。

  与其说是基地,不如说是集桂花大成的博览园。来到这处地势开阔的山谷中,触目所及的就是郁郁青青的桂花,微风吹来,桂香沁人心脾。眼前这位被村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桂哥”,与记者想象中的桂花界权威迥然不同:头发斑白,古铜色的脸庞镌刻着岁月沧桑,但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很难想象他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

  上世纪60年代,鲍志贤就开始种植苗木,是安地镇最早种植苗木的村民之一,“1964年开始种苗木,当时主要种雪松、水杉、含笑、广玉兰等品种,拿到集镇上非常走俏,一下就卖光了,这其中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坚定了我走苗木之路的信心,不过,也没少挨批斗。”鲍志贤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娓娓向记者道来。

  改革开放后,在苗木种植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鲍志贤发现桂花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效益也比其他苗木好,于是开始专心种植桂花。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桂哥”开始培育桂花新品种,并于2001年4月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办桂花研究所,当年9月通过我国首个桂花新品种的省级科技鉴定。在“桂哥”的基地里有一个桂花品种,最大的单朵桂花直径达3厘米,堪称“桂花之王”。他指着一株开着金红色花苞的桂花说:这就是花了15年时间培育成功的“天香台阁”。它的花期比较长,花儿又香,是最适宜观赏种植的桂花品种。“刚开始的时候开白色花,深秋至初冬这段时间开金黄色花,接下去天气冷起来就开橙红色花,有三种颜色可供观赏。”目前,该品种已成为安地桂花的主栽品种之一,全镇种植面积超三成。

  随后,“丽皇”、“宽叶早银”、“金绒球”相继问世。到目前,“桂哥”一共培育了12个桂花新品种,从花色上分有红、白、黄、赤色四种,从叶色上分有白边、金边、花叶、绿叶四种,还有不同花期、不同花型等。今年,他对“天香台阁”进行了改良,培育出了“天香台阁”升级版,使其品质更优良。?如今,鲍志贤在汤溪、苏孟、安地建有4个桂花基地,占地800多亩,经营管理以两个儿子为主,他自己潜心研究桂花深加工、选育新品种、收集桂花物种。

  不远千里采集新品种,要建国际桂花物种园

  “在全世界35个木犀属(桂花属)植物中,我国占24个,而我收集了16个,共引进160多个桂花品种。”鲍志贤指着一株造型优美的桂花讲解道:“这个也是木犀属,俗名叫石山桂,是我从广西引进来的,它的植株最高不超过两米,这段时间正是开花期,我准备把它开发成高档桂花盆景。”

  日本柊树、野山桂花、锐叶木犀、小叶月桂……老鲍领着记者在桂花基地里走马观花,一路行,一路赏,看见有珍稀的桂花精品,他总能滔滔不绝地说出这些桂花的特点、性状和引种过程,喜悦的表情映在了他那清瘦的脸庞。说起桂花,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了收集桂花物种,年过花甲的鲍志贤几乎跑遍了全国。去年到云南省丽江的香格里拉寻找桂花物种,从海拔2000米一直爬到海拔4500米,整整在山上寻找三天时间,结果无功而返。鲍志贤说他有个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把国内24个桂花物种收集齐,国外物种让两个儿子想办法收集。最近,他还计划到中国台湾找一种桂花,该物种只分布在那一带。

  其实,在老人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建一所规模最大、物种最齐、品种最丰富的桂花物种园。“种了30多年桂花,又收集了这么多品种的桂花,目前我是国内种植桂花品种最多的,”因此,建一个桂花物种园想法由来已久。他说,现在的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欠缺的就是种植基地交通不便,规模太小,不宜建物种园,希望物色一片占地300亩左右、靠近安地集镇的地块,把收集来的物种和引进的新品种集中一起种植,既可供游客参观,为仙源湖景区打造一处新亮点,又可开展技术研究,提升安地桂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尽管困难和阻力不小,但老人至今仍在不断地奔走呼吁,在他看来,这是助推桂花产业发展和造福安地人民的大实事。

  不过,?让鲍志贤高兴的是,在他和南京林业大学一些研究桂花的教授努力下,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中心设在南京林业大学。他说,登录中心代表这一物种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十大名花中除了桂花,也只有梅花的登录中心设在国内,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中心会设在中国,对发展桂花产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延伸产业链,通过深加工做大产业

  虽然待在距离安地集镇的桂花基地,但鲍志贤非常关注国家大事。“最近召开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它列入了‘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布局,并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听后感到振奋人心,安地桂花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机遇,我对做优做精这个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从当初单枪匹马突围,到如今带动安地农民抱团作战,鲍志贤以他敏锐的市场意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把安地桂花产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与他而言,做精做强这个富民产业,还需一段路要走,其中延伸桂花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将是一个方向。“近日在省农博会上,兰溪一家企业就开发出十多个杨梅产品,在安地,每年鲜桂花产量近500吨,只要解决好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开发技术等问题,也能像兰溪杨梅一样开发出多个产品,延长产业链,通过深加工做大产业,所以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大家不能用以前的观念经营桂花了,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拿时下的流行语说就是要与时俱进。”鲍志贤不忘提醒说,如果能对桂花进行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收入,而且可以增强花农抵御鲜花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的能力。目前,全村只有他和弟弟两家在制作桂花酒、桂花糖、桂花糕。虽然这些产品赢得了食客很好的口碑,但至今未投入市场,目前的生产规模只能用于招待宾客、馈赠,以及桂花节上的展销。

  据统计,安地镇年产桂花量达400~500吨,而且每年都在增加,一些高产桂花品种亩产鲜花可达300公斤以上。做足鲜桂花这篇文章,将是延长产业链的突破口。?鲍志贤说,桂花产业与房地产也关联甚大,为了可持续发展,桂花深加工是一个不错的方向。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把选育新品种的方向从花色、花量、香味特别浓、花耐贮藏期长等四个方面展开,同时着手桂花的深加工,市级科技申报项目的桂花低温脱水项目将完成。经他运筹帷幄,一幅桂花产业发展的蓝图次第展开。

责任编辑:潘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