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信箱凝聚力量
场景二
![]() |
2009年,城中街道探索建立了社区“社情民情信箱”,并健全组织网络,专门聘请了9位大学生社区干部为民情信息员,健全了管理制度。社区居民有什么生活困难需要社区帮助,只要将意见或诉求投到民情信箱,社区就会帮助协调处理。
几年来,小小信箱助力社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民情信箱共收集社情民意百余条,其中一些楼上楼下漏水邻里纠纷,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及时转交相关社区协调处理45件,整理上报信息21篇,金点子8条,提案13件。其中有关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执行政策问题、四世一品大夏物业管理矛盾问题、改进居家养老发放服务券建议等信息均被区政协采用。
杨思岭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辖区总人口有13000多人,老人就有5000多人。而辖区一些小街小巷一到晚上漆黑一片,不仅给老人出行带来不便,而且治安状况也不好。为此,辖区老人就通过民情信箱多次要求社区协调安装路灯,在社区的积极努力下,终于在去年安装了四盏路灯。
当得知杨思岭社区小学生俞知函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城中街道和社区及时组织人员捐助上门慰问,给予援助。
据了解,“社情民情信箱”的设立,有效地推动了社区的和谐建设,不断提升了社区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健全网络贴心服务
场景三
![]() |
在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区居民手中,每人都有一张居民服务一卡通。政策咨询、家电维修、居家养老等民生服务一网打尽,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这张为民服务网成员,包括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
西市街社区的为民服务网络,总结起来就是“全”和“细”。而这个高效的为民服务体系,正是靠基层社区党组织搭建的网络连结在了一起。
社区党委努力围绕“服务到一线、党群零距离”的主题,推行“15分钟服务圈”,根据党员特长,挖掘出一批能够为民服务的服务型党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夜间电路修理工、出租车服务、科学养生保健等等,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实行党员联系楼道制度,联系自己所住的一幢居民楼,负责协调物业管理纠纷、楼内居民的民事纠纷调解,通过让党员带头,依靠群众智慧,群策群力,调处维稳。2011年,体育路综合楼楼道党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深入了解居民想法,做好沟通协调,形成统一意见,成功合理处分24万赔偿尾款,使这个困扰社区居民多年的问题成功化解,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稳定,为党委处置此类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小码头地下管网改造过程中,社区党委妥善处理,使污水横流几年的道路旧貌换新颜。
据了解,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西市街社区努力上下联动聚成“一条心”、左右联动拧成“一股绳”、前后联动编织“一张网”、内外联动形成“一盘棋”,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尽心为民 提升绩效
场景四
![]() |
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老旧小区多,城市管理一直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辖区通园小区中12幢地势低,出水总管堵塞多年,一到下雨就污水横溢,居民无法出行,由于通园健身广场的建设把窨井盖覆盖导致无法找到出水口。为了彻底解决这里的污水横流问题,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努力把提升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
因为没有专项的资金,需要每家每户筹钱解决难题,这给提升改造工作带来了困难。从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曹春香说:“小区住户有人冷言冷语,有人不信任,物管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你每户凑20元就能解决?可是我就不相信做不好这个事情。”在大家的合力支持下,社区专门组成了党员服务队,克服种种困难,解决困扰居民出行难的大问题。
曹春香说,旌孝街是老城区,辖区类似的问题很多,老街旌孝街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年代久远,旌孝街破旧不堪,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排水设施不好,人们经常趟着过街。加之附近建房工地开工,工程车每日来来往往,时间一长地下水管破裂造成路面残破不堪,行路难的问题成了附近居民的一大难事,十米一小坑、百米一大坑,开车在路上颠簸起来如同骑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马路”。
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旌孝街社区把为民办事实作为工作重点,提升服务绩效,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