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向婺城父老乡亲汇报

2013-02-06 09:51:2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通讯员 吴波锋

  执法质量全市第一、队伍建设全市第一、全省打防控工作优秀单位

  2月4日,金华市公安工作会议和全市公安系统英模及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婺城公安分局收获多项荣誉,队伍正规化建设全市第一、执法规范化建设考评位居全市公安机关首位,破获的“8.31”非法经营黄金期货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打击经济犯罪十大典型案例”,“5.6”制售假农药案,被评为“全国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犯罪十大经典案例”。

  2012年婺城公安分局紧紧围绕“五化三治”总要求,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履行第一责任,回应第一信号,全面构建信息警务、公信警务和精细警务,保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分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模范公安局”荣誉称号,警务信息化建设、警营文化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前列。

  一面创造“九连优”的旗帜

  “一面创造九连优的旗帜”,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婺城公安分局的执法工作是再贴切不过的。从2004年算起,婺城公安分局已经连续九年获得了“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单位”的称号。在这九年间,婺城公安分局的执法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多项工作经验、措施得到推广。2012年5月,分局的法制大队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

  新的一年,笔者带你走进婺城公安分局,探寻旗帜不倒的秘诀。

  每个执法单位都有一名专职法制员

  “目前,我们大队共有专职法制员12名,每名法制员都负责一个城区派出所和一个农村派出所的法制审核、指导工作”,说起专职法制员派驻制度,婺城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邵永浩显得非常兴奋,通过这项制度,将每个单位的执法质量责任细化到人,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民警的执法能力也增强了。

  专职法制员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到责任派出所进行案件审核指导,案例分析释疑。在各单位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学习氛围。

  专职法制员还要严格按照“日查、周报、月分析、季考评”的工作模式,对各执法环节进行嵌入式指导,对具体执法行为进行全流程监督。遇到疑难案件、信访案件,必须主动介入,第一时间审核把关、监督指导,实现执法质量与工作战果双丰收。

  “行政案件公开处理”和“说理性执法”

  “公开处理中各方意见我们已认真记录,合理的意见将依法予以采纳••••••”这不是在人民法庭上审理案件,而是在婺城公安分局白龙桥派出所的办案区内进行的行政案件公开处理程序。

  “行政案件公开处理”是婺城公安打造阳光警务的重要手段,讲究的是执法透明,当事人全程参与,旁听人员进行监督。通过“当面锣,对面鼓”的直接对话方式,开展执法工作。

  “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是婺城公安执法工作另一项制度——“说理性执法“的要求。通过执法人员的细致分析、耐心讲解,使当事人明白自己的行为错在哪,为什么错,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接受处罚,争取案件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从“案件回访“制度到”警民连心桥“平台

  案件回访制度是婺城公安近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制度。通过短信、电话回访,收集不满意案件,由专人负责落实后续重点回访措施,实现“普访基础上的重点回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办案满意度和执法公信力。

  在案件回访制度的基础上,婺城公安积极开发“婺城警民信连心沟通服务平台”,接受群众预约和咨询,动态发布群众关心的信息,最大限度推进执法公开和警民互动,将便民、利民体现到执法的细微之处。因为这个平台在派出所和群众之间建立了全天候、无缝式的沟通桥梁,辖区群众又亲切地叫它“警民连心桥“ 。

  一把“精细化”管理的标尺

  “精细化”原本是一个现代企业管理概念,但是婺城公安分局的民警说起“精细化”这个概念也是头头是道。原来在婺城公安分局的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中,“精细化”管理这一抓手已深入人心。它就像一把标尺一样,时刻丈量着民警的一言一行。

  凭着这把标尺,2012年,婺城公安分局再次被评为“全省公安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一日十守”,一名民警都不例外

   警容必整、警令必畅、服务必诚、执法必公、日记必写••••••这些都是婺城公安分局“一日十守”规范的内容。无论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民警,还是即将面临退休的老资格,“一日十守”都是他们必须坚守的行为守则,没有一个可以例外。

  “我到所里的第一天,师傅就让我好好对照一日十守,检查自己的行为规范”,2012年参加工作的新民警小项说到,现在一日十守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工作,变成了一种习惯。

  正是通过这日常的习惯养成,婺城公安分局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了民警的言行举止规范化。

  警营文化建设,民警一个都不少

  “最美全家福”活动是去年下半年婺城公安分局警营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活动。各个科所队都至少拍摄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一些因病长期住院治疗的同志得知要拍摄全家福的消息,强忍病痛赶回单位与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记录下这最美丽、最感动的幸福时刻。

  从“最美全家福”的拍摄到“弘扬婺城公安精神?争当人民满意卫士”主题征文评选活动,从“文化长廊”的建设到“新警成长网”的维护,在警营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婺城公安注重的就是全警参与,让民警唱主角。

  在一次次活动中,一次次感动中,不断凝心聚力,提高民警的责任感、归属感。

  练兵比武,付出终有收获

  33期3806人次,这是婺城公安分局2012年举行法律知识、巡逻防控等警务技能培训活动的数据。

  政工岗位比武全市第一,经侦警种比武全市第一,另外还有一个警种第三、两个警种第四,7位同志在全省警种比武中名列前茅, 28位同志在全市警种比武中崭露头角,这是婺城公安分局2012年参加各级公安系统练兵比武的傲人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落实“党委负总责、分管局领导挂帅、业务部门主抓、所队落实”的练兵比武主体负责制,分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各项练兵比武活动后,婺城公安分局终究在队伍建设中再次尝到了“精细化”管理带来的甜头。

  一段迈向警务新时代的阶梯

  2012年6月,全市公安局长会议,婺城公安作了经验介绍。

  2012年11月,全省学习“温州鹿城经验”试点单位座谈会上,婺城公安又介绍了应用经验。

  2012年12月,婺城公安分局的吕会民局长,再次带上沉甸甸的公文包,到北京公安部参加经验交流会。

  到底是什么,让婺城公安分局每每成为各种重要会议的座上宾。答案其实就是“PGIS”系统,也正是因为它,婺城公安分局被确定为全省学习“温州鹿城经验”试点单位。

  从此,婺城公安分局踏上“PGIS”系统这段阶梯,率先迈向了一个警务新时代。

  强化技术支持,深度研发“PGIS”系统

  2011年4月以来,婺城公安积极开发以PAD(平板电脑)为载体、3G无线传输、GPS定位、人像采集等多种信息技术于一身的新一代移动警务设备用于信息采集,通过整合分析研判、实时布控等功能,为侦查破案、服务民生提供技术支撑。

  “警务信息化是公安工作的至高点和发展方向,谁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拥有了主动权。”婺城区委常委、公安局长吕会民说。

  2012年7月,婺城公安分局被省公安厅确定为学习“温州鹿城经验”全省试点单位。全局民警利用PGIS系统开展技战法研究的热情不断提升,通过综合查询、智能分析等功能,研判案件930起,查证线索290条,破案6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6名。

  全警参与采集,夯实信息基础

  手里拿着一只pad和阅读器,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不时停下脚步,对着路边的建筑拍照或是到某间出租房内,为外来务工人员照相,就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完成了辖区标志性建筑采集,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等工作。这是婺城公安分局新狮派出所孙警官每日都在重复的工作场景。

  像孙警官一样拿着pad和阅读器,在社区的街头巷尾忙碌着的婺城公安分局民警不在少数。

  随着“PGIS”系统的逐步建立、完善,婺城分局全面开启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配套开展“机关民警下基层”、“责任区民警下警区”、强化基层基础“百日会战”等活动,要求全警参与信息采集,不断夯实基础工作。

  勤务机制改革,打造综合实战单元

  “一队二组三室”是婺城公安分局蒋堂派出所实行的勤务模式,即建立专业巡逻队,成立基础组和打击组,单设合成作战室、调解室、户籍室,调整了勤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战斗力大大增强,各项工作均居全局前列。

  2012年下半年以来,婺城公安分局的各派出所立足辖区社会治安特点和工作实际,围绕“有及时消化110警情的警力、有从事打击破案的专业队伍、有常态化深入警区开展基础工作的专门力量”,努力形成“业务相对专业化、警种部门有机合成化、作战单元最小化”格局的“三有三化”目标,从调整机构设置、优化警力部署、改进勤务模式入手,扎实开展勤务机制改革。

责任编辑:潘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