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半路出家,27岁才踏入美发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天资卓越,独创“三刀型”发式成为当时的潮流风向标,风靡大街小巷;他刀工了得,一剪一挥之间轻易俘虏人心,成为顾客竞相追捧的大师;他退休后,本想收拾心情安享晚年,却推托不过客人的热情再度复出,每天营业半日,只剪预约好的8个人;他一生传奇,曾任
太泰的结“发”之缘
披上围布,拿起电剪,伴随着“嗡嗡”声,太泰轻车熟路地修剪起顾客的头发。“都是老主顾了,一看就知道头发该怎么剪。”他一边修剪头发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太泰是金华人,原名楼建明,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太泰”。因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戏剧表演中演了一个老太太。此后的50多年,他就一直被人叫做“太泰”(和金华方言“太太”同音),他开的理发店也都叫这个名字。虽然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太泰却一点也不显老态。一件亚麻色的短衫,一条宽松的牛仔裤,还有一头清爽的短发,打扮得颇具时髦范儿,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就是一活脱脱的“潮男”。
1980年12月,原市国营人民理发馆招收学徒,对理发非常感兴趣的太泰也去报了名,并被成功录用。不过,当时家人里并不同意他
从电影里获取灵感
一张凳子,一面镜子,在老式的理发馆内,虽有不同的师傅利落地挥舞着手中的剪刀,但出来的效果仍是大相径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男士的发型只有平头和西式(即分头)两种,女子也只有大波浪、中波浪等简单发型。”太泰说,由于当时理发店很少,不少女子为了烫发,经常半夜就到人民理发馆门口排队等候。
“1984年,理发馆鼓励我们这群精英设计春夏发型,于是我创造了‘三刀型’,这发型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反响极为轰动。”太泰的设计似乎把人们内心尘封已久对美的追求“嚯”得剪开了一个口子。许多客人蜂拥而至,指明要太泰帮自己剪发。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创作出更多漂亮的发式,太泰开始从电影里获取灵感。“当时还没有什么美发杂志,更没有专业的美发机构,新发型只能靠自己动脑筋。”由于当时金华唯一的电影院就在人民理发店的旁边,喜欢看电影的太泰三天两头就往里跑,久而久之,他发现,可以通过模仿电影里的明星来创造发型。
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大跨步前进。这时候,原来单调、简单的发型已逐渐丰富起来,水银烫、螺丝烫、筷子烫等发型开始流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男士开始流行吹发、打摩丝,女士开始流行盘发。再到后来,离子烫、挑染、斜刘海开始流行,男女的发型式样数不胜数。
好发型离不开好刀工
回顾起潮流的变化,太泰感受颇多。但他始终觉得发式可以不断变化,但刀工是不变的根本,“好发型是剪出来的。”
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为了苦练刀工,太泰每天都要拿着这两样工具对着墙壁和空气模拟练习一个小时,雷打不动。1995年,太泰参加了浙江省国家级美发师的考级,拿到了第一名,喜讯传回来后,便有客人给他冠上“金华第一剪”的封号。现在,将近20年时间过去,面对这个美誉他仍面无愧色。“单从刀工上来说,我还是充满自信的。”
采访间隙,正好今天预约的第三位客人雷先生赶到,太泰和他打了声招呼,便在一旁准备开来,而雷先生,径直走到后面的洗发池,自顾自地洗起头发来。“我是看了之前的报道得知太泰师傅的,听说他特‘大牌’,不止找他剪发需要预约,连洗头都要客人自己动手。”不过,虽然服务这么“不周到”,雷先生还是愿意来这买单。
“我的头发比较软,之前到其他理发店,他们都不敢帮我剪,要么就一个劲地劝我买卡、烫发,结果在店里做完造型好好的,回家自己洗了以后,完全打理不出那个样子。”之后,雷先生在报纸上看到有太泰这么位大师,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了,结果,大师一剪,果然大喜过望。“太泰帮我剪成什么样,回家洗完头后,还是什么样,层次分明,发型也比较立体,我只要吹干就好,完全不用靠啫喱水和定型水去打理,轻松多了。”雷先生的话,对太泰来说似乎十分受用。
他笑眯眯地帮雷先生披上围布,一边熟练地挥舞起剪刀,一边和与我们畅谈开来。“一个好的发型,除了适合自己的气质、脸型之外,还需要一流的刀工,拿中国人来说,很多人的头颅上方偏扁、偏尖,一般理发店会建议把上方的头发烫卷,保持蓬松度,这样做虽然可以维持整体发型的美感,但时间一久,头发长长之后,卷曲的头发就会跑到下面,导致头颅上方显得更尖、更扁。所以,你要不断去补烫,才能维持发型的蓬松。但我可以用剪刀就办到这一切。”
说话间,太泰的刀工表演也开始了。“我最拿手的是滑剪、点剪和刻痕剪,滑剪处理头发中层,有点像剪纸的感觉,刚才说的情况,就可以用滑剪来解决。”太泰的刀工,并不是自吹自擂,今年,国家美容美发协会会长点名要他一起前往韩国交流,不少韩国美发大师看了他的刀工都表示佩服,甚至有人重金邀请他留在韩国。但太泰婉拒了。
客人的留恋,让他重出江湖
一家20平方米左右的店,一位号称“金华第一剪”的太泰,一天8个人的预约量。很多人说,这样的搭配是不是与“大师”太不相配了?但太泰却乐在其中。“很享受这样半隐退的生活,既能照顾与我有三十多年交情的老主顾,又能过过手瘾,寄工作于娱乐嘛。”
其实,了解太泰的人都知道,太泰的生意一度做得很大,20世纪初期,他在江北西市街开了一家上下两层的理发店,占地120平方米,有13个徒弟坐镇,另外,他还在江南有一家分店。算是当时金华最大的一家理发店。
“1995年到1997年之间,我一直辗转在广州、香港等地学习,这些走在潮流尖端的城市,不管在发型、服装和造型方面,都让我大开眼界,所以1997年回来之后,我就在金华开了两家连锁店。”当时,金华还没有连锁理发店,太泰的店开起来以后,大受欢迎,来理发的客人经常是排起长龙。但随着年龄渐长,太泰萌生了退隐之意。
2010年的时候,他真的关了店门,出门旅游去了。但他回来以后,那些老顾客都不答应,有的顾客已经在他这里剪了三十来年。“最后,他们帮忙把店面都找好了,把第一年的房租也交了。”太泰说,他们的身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顾客,而是朋友。他又操起发剪,不过定下只在下午至傍晚这段时间营业,每天只剪8个头。朋友们也很理解,让他享受这种低调的半退休状态。
不过,现在太泰的店里除了以前的老主顾,也会有不少年轻人光顾,“都是看了网上和报纸上的报道以后找过来的,说想试试我的手艺。”当然,太泰出神入化的刀工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理发这个行业总是和潮流形影相随。我现在还是会外出学习,既然做这个,就不能落后。”太泰说,他每年都会去韩国两次,交流学习,毕竟那里是很多年轻人潮流的风向标。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