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H7N9禽流感关闭两个多月的活禽交易重启——
随着禽流感疫情的“烟消云散”,市民对禽类消费也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不再谈“禽”色变。日前,记者在市区各大菜场走访时发现,活禽交易重启后,昔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家禽摊位逐渐热闹起来,家禽类产品顺理成章地再度成为马大嫂们的“抢手货”,市民又可以大快朵颐,用舌尖体验久违两个多月的禽肉美味。
活禽生意逐渐复苏
活禽交易市场重启之后,交易情况如何?7月6日下午,在市区五一路菜市场内的活禽交易区,因为天气炎热,记者没有看到有消费者前来购买。一位摊主乘机忙着整理摊位。他告诉记者,重启活禽交易之后,生意没以前那么好,加上连续高温天气,前来购买鸡鸭的顾客更少了,不过他相信随着天气转凉,生意应该会有起色。
随后,记者来到胜利街边的四牌楼农贸市场,看到位于市场一楼的一家家禽专营店正在营业。店内鸡笼里,装满了活鸡活鸭。摊主告诉记者,他半个月前开始营业。“生意跟去年不用比,可能是市民还有戒备心理,另外就是重新开业没多久,知道的人还不多。”对于今后的经营,摊主显得很有信心。他说,夏天活禽销售本来就是淡季,不过“目前水鸭还是比较好卖的,周末一天能卖出去10多只”。正说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过来买鸭。摊主麻利地帮他挑好,过秤,交给工人宰杀……
“今天是周末,孩子们回家团聚,买只老鸭准备做老鸭煲给他们吃。”等着取鸭的当口,这位张姓大伯告诉记者,“自从停止活禽以来,他家就没吃过鸭,饭桌上少了一个常吃的菜,总是不太习惯。如今重启活禽交易,餐桌上会丰盛点。”
禽类产品价格略有回升
虽然市场上交易较以往清淡,但价格并未出现太大的波动。“家养的水鸭50元/公斤,跟以前价格差不多。”该摊主说,价格变动主要看供需,要是市场上卖的鸡鸭少了,买的人又多,价格就会涨。
据该摊主透露,这段时间肉鸡、番鸭等价格与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与禽流感期间比较,整个家禽市场有所回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禽流感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加之各级政府家禽补贴政策的落实,家禽养殖户的信心得到很大恢复。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禽流感的认识相对提高,对家禽的购买欲望随之上升。预计在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加上各种节日效应,禽产品交易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而转旺。“估计到中秋节前后,活禽市场可能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因为届时天气转凉人们开始注重饮食进补,另外又有节日因素带动。”该摊主表示。据他分析,届时,因为“养殖户补栏的家禽一时半会儿上不了市,市场将会有一个缺货的过程”。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