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汪西湖
三年任期创业承诺目标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挖潜村级经济收入,三年目标创收200万元;2.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完善,达到婺城区级软、硬件达标先进;3.杭长线拆迁、安置及建设基本完成;4.协助、配合二环指挥部做好二环贯通;5.农村住房改造,重点旧村改造、西湖清淤;6.下张都溪滩开发、利用;7.农田水利改造,重点渠道改道,黄武范机埠改造;8.加强卫生长效管理,做好垃圾清扫搬运工作,使村级卫生管理上一个台阶;9.上张都新村基础设施完善(上级拨款);10.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达到验收合格;11.达到失地条件的村民小组,负责上报、审批、落实。
一句话总结:截至目前,湖头村已全面完成了本届村两委三年任期创业承诺目标。
近三年获得的主要荣誉:
2012年,浙江省农村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省级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示范村、金华市五星党支部、市级实施“春泥计划”先进村、金华市书香之村;2013年,省文联、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共建农村文化礼堂联系点。
湖头:扮靓“母亲湖”打造文化圈
提起本届村两委任期内印象最深的工作,湖头村支书陈加平毫不犹豫地说——叫停湖头“狗肉节”,启动民俗文化艺术节。的确,铺天盖地的网络批评声浪,曾经把湖头村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下,转眼间,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场,作为主办场地的湖头村又成媒体焦点,而这一次,舆论给出的是绝对正面的评价。对此,陈加平认为:“整个事件中,村级形象获得大翻身还不是最大收获。由此确定了湖头村的发展方向,这才是‘狗肉节’变身文化艺术节所给予我们的最大好处。”
原来,经此一“役”,湖头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本村村民的支持下,确定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一个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拥有景观式文化设施圈的精品文化村”的战略发展思路。因此,最近两年,雷厉风行的湖头村两委,借助民俗文化艺术节、婺城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平台,以本村“母亲湖”西湖为中心,已经陆续打造了一批精品文化设施,景观式文化圈已具雏形。
说起来,为本村“母亲湖”西湖清淤,是本届村两委三年任期创业承诺项目之一。在实际操作中,该村两委没有满足单纯的清淤治水内容,因时、因势递进,给自己层层加压,最终决定努力还原西湖早年的秀美风光。同时,在周边增设文化休闲设备,让这里成为村民自豪的风景点、文化圈。陈加平说:“我记忆深处的西湖,小桥流水、古树垂荫,十分美好。如今,因为多年污染问题,这样的风光早已消失,但它是我们的‘母亲湖’,这个身份永远不会变。我们有义务尽自己所能,让它的水重新变为清澈,让它周边环境重新变美丽。”
借着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契机,该村两委于今年启动了西湖清淤、美化工程,还把两项内容进行了完美融合。根据最初计划,在对西湖进行水治理的同时,在两岸增添青石护栏,四处休闲文化长廊,展示村史、民风、励志、成就、文化(特色)等内容,将西湖周边打造成农村文化“两堂五廊”的主场地。整个工程,计划投入资金220万元。如今,随着西湖清淤的完成,周边设施建设的陆续收尾,该村两委在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有了精益求精的行动。“景观式文化圈”建设由此往纵深发展。
“除了之前的计划,我们为这个‘文化圈’增加了新内容——将文化礼堂大舞台东边老年活动中心纳入范围,特别在老年活动中心三楼设置创作、展示区,为农村文化爱好者提供集体创作、交流的场所。”陈加平介绍。当然,这样的精益求精,代表着资金投入还要增加,“整体算下来会超过300万元”,可为了做最好的民生工程,湖头村两委义无反顾。记者了解到,此次新增的创作、展示区分四块内容:楹联创作室、书画创作室、传统文化展示厅和春泥计划活动室。其中,传统文化展示厅将作为善美讲堂和文化礼堂的主场地。
投资300万元建成的老年活动中心,投资220万元建成的休闲广场及文化礼堂大舞台,计划投入300万元、正在建设的“景观式文化圈”……面对这些,湖头人充满了自豪感,村两委成员充满了成就感。而更高兴的是村里为数颇众的文化爱好者,因为他们有了更多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机会。比如,村民陈敦富如今天天都要往村里的“文化圈”走一遭。他说:“看着村里越变越美,设施越来越齐全,心里很有味。”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