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传承书信文化,打造国学精品

2013-10-15 09:22:3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文/摄

  家长:原来,我一直忘记告诉孩子很多事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信件沟通中感慨,自己忘记给孩子解释清楚很多事,“而孩子的心结常常只是因为一些小误会,我们需要向他们及时解释清楚。”校长王伟文说。

  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告诉记者,学校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家长们给孩子写信,妈妈在信里跟她解释,说自己店里突然很忙,所以没能安排出时间陪伴女儿一起过节,忙完后一定补上,希望女儿理解,“从前每个儿童节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儿,今年没有,本来我还挺生气的,后来看到妈妈给我写的信,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据王旭芬老师介绍,她班上有个女生,在她四、五岁时,父母离异,她随祖母一起生活,母亲远去广东,后又建立了新的家庭,很多年里,孩子都不愿主动跟母亲对话,甚至不肯接母亲打来的电话,却选择把第一封信写给了母亲。收到信后,孩子的妈妈回信告诉女儿:“其实妈妈也很想你,妈妈很爱你。”这位母亲还辞掉工作,获得现任丈夫的理解,来到女儿身边,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全心全意照顾女儿,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参与女儿的班集体活动,陪伴女儿上舞蹈课。“在这一年中,孩子的变化非常明显,变得开朗,变得爱笑,变得有自信,善于与人沟通,各方面都变得优秀。”王旭芬说。

  老师朱秋悦在组织书信活动中被很多家长感动,女孩的妈妈刚产下幼子,身体尚未恢复,疏于对她的照顾,加之有大人关于“偏爱小弟弟”的调侃,孩子心中一直非常困惑,便在信中做了表达。“那天我有意给每个家长发了消息,这是孩子给他们写的第一封信,希望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予以回复。但是没想到,孩子的妈妈会在照顾好婴儿后,赶在凌晨一点给孩子回信,‘孩子,对不起,妈妈因为照顾小弟弟,疏忽了对你的关心。妈妈没有偏爱,只是弟弟现在太小了,以后一定多多关心你。’我跟孩子们讲了这事,还念了这封信,孩子们很多都感动得哭了。”朱秋悦说。

  老师:看信、写信,我们看到了彼此的努力和成长

  在校园书信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老师们也开始尝试在教育沟通中发挥书信的作用。

  老师胡晶菁发现班里一个孩子常常擅自翻找其他同学的抽屉或书包,取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占为己有,多次教育不见成效,胡老师分析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孩子的很多基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孩子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并予以及时纠正,胡老师尝试着给家长写信,“家长跟我说,他觉得信里说的非常诚恳,那是他所不了解的孩子的另一面。后来,家长经常主动来学校或者给我打电话,我们分别介绍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情况,讨论合适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行为很快得到了改善。”胡晶菁说。

  老师朱德康曾收到一封毕业班学生的来信,信中孩子细致地回忆了某次自己不肯吃早饭,低血糖导致晕厥,朱老师抱起他冲下楼,钻进车里,把他送到医院的事,“孩子在信里说,他当时在我怀里,觉得一点都不害怕,从那以后他决定要变得听话,那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孩子没什么事,我也就很快忘记了,没想到他还记得那么清楚,这让我挺感动的。”在给孩子们写信的时候,朱老师也有着一番不一样的情怀:“写信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画面,想着六年中,他们从一个个什么都还不知道的小毛孩子一点一点长大,他们起初很顽皮,变得越来越乖巧,守纪律,爱学习,他们要离开了,心里特别舍不得,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挺有成就感。”

  书信似乎成了“婺小人”割舍不去的记忆,直至现在,朱秋悦与已经毕业的孩子们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

  王伟文:不为特色做国学,孩子的成长需要文化

  学期初,每逢重大纪念日,晨会上,婺城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常常会收到校长王伟文的公开信,“今天我微笑了吗?”“今天我读书了吗?”“今天我锻炼了吗?”“今天我低碳了吗?”“今天我感恩了吗?”王伟文以直抒胸臆的笔调,循循善诱地通过与孩子们分享他的个人心得进行“每日五问”习惯养成教育。

  婺城小学的这位大家长正筹划着用书信这一国学精品形式打造校园文化,“我们不为特色做国学,但孩子的成长需要国学文化的支撑,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待人接触的礼仪是国学中最精华也最值得继承的东西,也是最适应中国本土环境的规则和法则,在从前,这些东西通常是通过家书传递给孩子的。”《曾国藩家书》、《李鸿章家书》……在王伟文的办公桌上摆着几本国学家书系列,而在此之前,他已通过书信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长达8年的国学教育,“起初我给儿子写信,儿子没什么反应,但是后来就发现沟通变得很顺利,可以和孩子聊一些很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更理性地给予孩子一些回应,比如恰到好处的赞扬。另外,国学书信不应拘泥于纸上手写文字,书信最核心的功能是顺利而有效的沟通,它需要得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比如书信可以通过邮件、纸条、QQ留言进行传递。”

  “要真正打造文化,就要在制度上、形式上予以充分的支撑,并且要有延续性。”王伟文计划将校园公文、师生报告都规范为书信形式,尝试请每位即将毕业的婺小学子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一封信,借助书信做好婺城小学集体“智慧管理”,真正奠定校园文化的基石。此外,目前婺城小学设立“阳光信箱”替代“心理咨询室”,让孩子们能以书信的形式和“阳光姐姐”分享他们的小秘密,获得“阳光姐姐”的帮助。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