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安地,一个有着众多传说的古村落

2013-10-18 09:37:2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章一平 张苑 文/摄

  三里长街,仙源十景,婺剧“庵堂认母”的发源地

  三里长街,仙源十景,流淌着1700多年的故事;5个民族,百余姓氏,讲述着来自960万平方公里的姻缘;这里曾上演“卖炭翁”的红火岁月,这里曾是尚书郎的第二故里;这里曾频繁遭遇洪涝、旱灾,也曾遭遇多次战乱,但他们总能否极泰来,把平而淡的日子永久继续……而今,传说犹在,十景残存,数十年后,是否还会有人记得曾经的美德?婺城文化地理第七站,记者走进安地镇安地村。

  三里长街住着5个民族、120多个姓氏的村民

  一条三里长街,一面山水一面楼房,这便是安地村的地形风貌,村里人调侃说村子形似火腿,还果真是名副其实,古往今来,这里的确是一片膏腴之地,一方青山碧水,既能靠山吃山,也能靠水吃水。

  1700多年前,先后有石、林两姓族人迁居于此,然辗转至今,石氏未得繁衍,林姓亦仅余一家,而于1112年前移居而来的申姓氏族却丁财两旺,到现在已37代,成为安地村的主姓。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申姓先祖申寒(公元908~986年)字守,年号惠善,定居在上干口。申寒的第九世孙申焱生于南宋淳祐六年,后于上干口村析出,择地而居。他见安地两面青山,中间地带广阔平坦,山垅长而深幽,山涧流水清澈明亮,就定居下来,取村名为“安地”,意在平安生活的福地。

  据了解,安地村共有村民2245人,申姓就有500多人。与别处不同的是,这一座小小的村落,竟有客姓120多个,分别来自5个民族,且民风淳朴,彼此往来友好,关系融洽。

  76岁的老支书陶春水说,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凡来到安地村的人都会被这里澄澈的山水冲淡了脾气,变得平静而亲和。外乡人来到这里,身无分文,何以谋生?当地人就会指点他上山砍柴,卖了柴火,得了铜钱,就能安居乐业,山上柴火多,大家不争不抢,谁也不碍着谁,各自凭力气吃饭,彼此相安无事。山里春笋、冬笋、雷笋、月月笋日日都有,春天有苦野菜、马兰头、苋菜,夏天有野芝麻、蕨菜,秋季有各色野果,即使来不及耕种,春挖野菜秋采果、砍柴搭上茅草屋便可有温饱生活,水里鱼虾、山中野味更可调剂伙食。于是,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喜欢上了这里的“好营生”,略站稳脚跟,便把亲属家眷接来定居。

  不长时间,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就成了本地人,来到这里便很少再出去,但都愿意把来自天南地北的姑娘娶回家,据说最远的来自牡丹江,是个朝鲜族姑娘,新疆、云南直至毗邻的安徽、江西,各处来的都有。

  天南地北的人汇聚起各处的才智,越发懂得享受这山水赐予的恩惠,挖笋制笋干,采野生猕猴桃泡酒,摘桂花揉进糕点,逮野兔炒了做菜,捞小溪鱼烧了上桌……用村里人的话说,是“口袋里钱不多,但日子很好过”。

  申氏先祖伐薪烧炭南山中

  安地村村民、续修申氏宗谱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申瑞清说,传公元930~950年间,适逢战乱,民不聊生,申氏太祖率族人自中原河南、山东等地迁居江苏避难,后28岁的申氏先祖申寒只身南下至婺州,最初居于项村山区高塘一带,往来高塘与上干口(当时称山岗口)之间,伐薪烧炭南山中,经营竹炭生意,却也不似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那般凄苦。申寒终觉山岗口一带甚为宜居,青龙山与龙珠山各居一侧,中间一线天供山泉经过,水势汹涌,气韵不凡,甚为壮观;两山顶峰绵延相连,形似双龙戏珠,甚有灵气;且居于山水之间,伐薪烧炭、泛舟出行、开荒耕种皆十分便利。但在古时,乔迁毕竟是大事,申寒便与天地赌了一把,在上岗口抽出挑担的棍棒,扦入土中,结果第二年枯树重生,抽出了绿芽,由是,申氏移居上干口,而后繁衍扩散于周边村落,迄今为止,临近有申氏居住的自然村就有58个。

  后申寒的第九世孙申焱移居安地村。如今,安地村依旧保留着前街、后街的基本构造,且多处古宅保留完好。其中一处明末故居中,两尊石狮子造型精致,粗壮的屋梁上雕满白莲花,马腿上成双成对的雕饰蝙蝠、小鹿、寿桃、喜鹊寓意“福禄寿喜”之祥兆,窗棂皆为镂空雕,屋内保留着古人百年不朽的排水系统,主人蒋阿姨告诉记者:“这些房子都是很重要的文物,把它们保护好了,留给子孙后代看看也好,让他们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把家做得这么漂亮精致的。”邻屋有旧宅,蒋阿姨也会主动帮忙请人维护。

  “安地”故名“仙源”,说起村名由来,还与申寒的一次奇遇有关。迁居上岗口不多日,申寒忽见山顶白光四射,光晕周围云彩密布,呈莲花状,颇为惊奇,便带着儿孙上山探个究竟,只见一修道仙僧盘腿坐于草垛中打坐,口吐白光,遂成白莲花。问后才知,僧人乃五台山弟子,特来此修行,法号密道,终日以野果、草根、藤茎为食,日复一日,已三十年有余。申寒遂拜请仙僧下山,为其修建妙法院,故后世传此为仙人修炼之地,又因村中有桥,桥东通源地,故而得名“仙源”。“安地”即源地,亦称源口,因玉笋山、半盘山、象鼻弯道山脉相互勾连圈住村口,可保财运只进不出而得名,乃平安祥和之地,故称“安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吴晗晓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