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今日罗店

后溪河文化礼堂:将文化融入风景中

2013-12-12 09:47:1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姜景芳

  不得不说,后溪河人有着先人一步的头脑:靠着花卉苗木产业,村民“先一步”过上了小康日子,村庄也“先一步”成了美丽乡村;物质富裕后,该村两委又于去年踏上了寻根盘溪何氏文化之路,为今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一步”打下了基础。

  如今,在婺城区委宣传部帮助和指导下,由罗店镇党委政府、后溪河村两委共同打造的后溪河文化礼堂已经展现在村民眼前。该文化礼堂以“两堂六廊一室一厅一馆”为格局,其中,“两堂”分别为讲堂、礼堂;“六廊”为村史廊、民风廊、艺术廊、励志廊、成就廊和花卉廊;“一室”为书法创作室;“一厅”为书法展示厅;“一馆”为图书馆。

  上个周末,记者走进后溪河村,探访该村文化礼堂建设情况。这里,延绵的花园依然透着青葱的色彩,间或有似火的红枫、金黄的杏树……本该萧瑟的冬季,在这个花卉苗木特色村却散发着别样风情。

  传承村庄历史文化

  这天的后溪河显得格外热闹,家家户户宾客迎门,让整个村子透出喜气来——原来,金华市青年婺剧团应婺城区文体局、金华市广电总局邀请,正在该村送戏下乡呢。戏台设在村中“大厅”(即村民小广场)上,背靠何北山祠。在村庄遍邀亲朋好友“共享”婺剧文化大餐之时,村两委特别在戏台边拉出了“建设文化礼堂、打造精神家园”的横幅,以此宣传该村为村民新开辟的“精神家园”。

  戏台前,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正在追逐嬉戏。记者上前“逮”了几个本村孩子进行提问:“你们谁知道后溪河的老祖宗叫什么名字?”

  “我们村第一个老祖宗叫何松,但最有名的老祖宗是何基,他的墓就在那边山里(指了指村北)。”没想到,小小少年竟然对答如流。

  “村里有哪些特色的东西?”记者再问。

  “我们村最有名的是茶花,什么品种都有。”

  “呶,那边那棵樟村叫文定樟,已经有800年了。”

  “还有竹节龙,是我们村的祖宗发明的呢!”

  ……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一个个面带自豪。

  该村支部书记何宝平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前,后溪河村两委就组织人员开展了村志和何氏家谱的编撰工作。就是这项工作,让何宝平等人意识到,后溪河村拥有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该村已有700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特别是南宋的何基先生,为理学界的一代大儒;现代“何氏三杰”(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历史学界泰斗何炳棣,爱国者何德奎),同样成就显著,蜚声海内外。

  为了让更多村民知道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历史,展示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发扬和传承华夏文明之精髓。2009年,后溪河人将何基从长山乡乌石屏村迎回故土安葬;2012年,该村两委又特别托请浙师大人文学院的硕士生导师龚剑锋教授,收集、整理何基文化、“何氏三杰”之学术成就,一一展示于本村何北山祠内。一连番的“动作”,给全村村民带来深远影响。如今,该村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黄口小儿,都已经能对村庄历史细说一二。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当天的婺剧还未开场,何北山祠内坐着不少休闲的老人。说起文化礼堂建设,82岁的何增禄竖起了大拇指:“宣传道德、良心,这个内容好!”何增禄话中所指,正是该村文化礼堂励志廊中道德榜的内容。为了传递真善美,后溪河文化礼堂建设中,特别在全村举办了好儿女(媳妇)、好丈夫(妻子)、和睦家庭等评比活动,将获评人选、事迹“张榜”公开。

  何增禄认为,后溪河人重孝道是代代相传的美德。据他回忆:“我十五六岁就开始和大人去长山乡乌石屏村给老祖宗何基扫墓了。当时,全村何姓家庭以12户为一组,清明、冬至等特定节日,一次扫墓去一组人,依次轮流。”四年前,何基魂归后溪河,其墓迁至村北。此后,每年的几个特定日子,他的墓地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说话间,55岁的村民吴美寅在一旁插嘴道:“我们村不仅敬重老祖宗;小辈们对身边的父母长辈也很孝顺。你去那边(村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前)看看励志廊里的道德榜,好女儿何燕珍是全村人称赞的孝女。她真的很不容易!”吴美寅告诉记者,何燕珍是后溪河的女儿,嫁在本村。前几年,她的父亲、母亲和公公陆续生病,何燕珍跑前跑后,一边送医喂药,一边在生活上给予耐心、细致的照顾。特别让人称道的是,她的父亲中风在床至到去世的三年多时间里,她坚持每天将三餐送到父亲床前,还定时给他翻身、按摩,协助其大小便,从不间断。“不是一天、两天,是1000多天,每天要往娘家跑六七趟,喂饭喂药、端屎端尿,几个人能做到?像何燕珍这样的好女儿,就应该多宣传,让大家学习、学习。”吴美寅的话,得到了在场其他老人的一致认同。

  随后,记者在励志廊道德榜看到,除了对老人尽孝的何燕珍等好子女(媳妇),还有保家卫国、在部队争得各种荣誉的好男儿;年过70仍勇于创业的老夫妻;多年照顾病妻无怨无悔的好丈夫;三代9口人同堂起居的和睦大家庭等等。难怪有村民说:“每次看这张道德榜,就会觉得后溪河真当好!”

  打造农民的艺术之家

  励志廊旁的村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南侧有一小门,门楣刷成古色古香的图案,中间几个优美的大字———书法创作室。门半掩着,内有人影幢幢。推门而入,一位老者和一年约六七的稚童正全神贯注练习毛笔字。

  老者叫何宝龙,今年62岁,旁边的稚童是他6岁的小孙子。何宝龙有些腼腆地将自己书写的大字展示给记者,一边说:“我刚学毛笔字不久,写得不太好。”何宝龙只有小学文化,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学习书法。据他介绍,当时,后溪河村确定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同时还申报了“浙江书法村”评选。为此,该村两委作了很多努力,不仅将村里的何北山祠布置成书法作品展厅,还开辟了书法创作室、学习教室,每月都邀请书法老师对本村及周边村庄的书法爱好者进行免费书法培训。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对书法颇有兴趣的何宝龙加入了书法爱好者队伍,不仅每次都积极参加培训,还坚持每天早、晚到村里的书法创作室练习。短短几个月下来,他觉得自己“有几个字已经写得‘像模像样’了”。更让何宝龙兴奋的是,在他的带动下,最近,自己的儿子、媳妇、孙子也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一旦村里组织书法培训,他家经常‘三代同堂’,一起认真听老师讲课。

  另据何宝平介绍,目前该村已有一支近40人的书法爱好者队伍,年龄最大者70多岁,最小的仅6岁。其中,何品进、何金青、何忠炉等几位“资深”书法爱好者,作品已有一定水准,曾入选婺城区庆祝十八届三中全会书法作品展。此外,为了增进本村与周边村庄书法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后溪河还以每月一次的书法课堂为平台,热情邀请周边村庄书法爱好者前来听课,同时展开创作、交流。据说,这一举措,不仅后溪河人欢迎,也让罗店镇其他村庄,以及相邻的竹马乡众多书法爱好者叫好不已。

  对于后溪河文化礼堂,还有许多令村民自豪又值得称道的内容,在此无法一一细述。正如何宝平所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确实好,它传递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承了村庄的历史、民俗文化,真正为农民打造了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