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战“白沙溪”
婺城治水,首战告捷,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整改工作实现了100%的完成率。一鼓作气之下,婺城区党委政府开始了“最美河流”——白沙溪的治理工作。
掬一捧历史的春水
“走,到白沙溪玩水去!”
炎热季节,有多少金华人不约而同地说过这句话。在越来越多的河溪被污水染黑的今天,白沙溪成了一份难舍的情结,成了越来越多人心目中的“最美河流”。她,确实有这样的风姿傲骨。
谱写、演唱《江南有座金华城》的陈越说:再外漂泊,多少次身心俱疲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心头飘荡:溯水而上,溯水而上,回到白沙溪去走一趟……缠绵的思乡之情,就这样由白沙溪水承载着,潺潺流淌出来。
作为金华江主要支流的白沙溪,全长68.3公里,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从沙畈溪口门陈入境,接纳银坑溪、大铺水、左别源等支流后入沙畈水库,经金兰水库后,又流经琅琊镇、白龙桥古方村、新昌桥村,直到乾西乡石柱头入婺江。
她拥有浙江省最早兴建的水利工程——三十六堰。史料记载,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卢文台在率领手下官兵36人隐居金华南山辅仓(今沙畈乡亭久村)时,效仿战国时李冰兴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之举,带领士兵和附近村民,在白沙溪先后筑成三十六堰。三十六堰筑成后,白沙溪流域周边的荒原变良田,两岸百姓从此远离了靠天吃饭的生存状态。时至今日,三十六堰仍有部分在发挥着水利功效。
“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三十六渠饶灌溉,秋田万顷仰西成”正是对正是三十六堰灌溉功能的赞赏;“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春暖锦鳞吹细浪,晚晴黄莺啭新声……”则是对白沙溪自然风光的咏叹,婺城区委书记陈晓就曾在今年全区干部大会暨“五水共治”动员大会上,深情朗育这首诗。
保一脉最美的清流
可是,白沙溪之痛,已日渐显现。非法采砂、畜禽养殖污水直排、乱倒建筑垃圾、废弃物等现象,白沙溪畔并不鲜见;白龙桥镇玉山堰至临江大桥下游段杂草从生、乱倒建筑垃圾、废弃物等现象比较严重……
必须治,携雷霆之劲、展铁腕之势!关停非法采矿采砂厂,劝离畜禽养殖户,集中清淤、除污,加快企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至2013年年底,婺城区水务局、白沙溪沿岸乡镇、行政村展开了一波又一波行动,关停了流域内的非法采矿采砂厂3家,劝离畜禽养殖户2家,集中清除淤泥7000多立方米、建筑垃圾3000余立方米。此外,为改善流域水质,提升白沙溪景观,区水务局还在白沙溪临江大桥段种植了21万株芦苇,同时委托绿化养护部门再次对河道亲水平台两侧绿化进行修剪提档。白沙溪里的垃圾变少了,水更清、景更美了,更重要的是,沿岸群众由此更加珍重这片美丽的水域。
“我路过白沙溪,发现溪边有一条水沟,乌黑发臭的水流直接流入白沙溪。我怀疑是旁边的泡沫厂所为。”这是今年1月9日,市民郭先生发出的护水强音。郭先生所指的金华市跃峰泡沫厂企业主吴跃峰没有推诿,立即调查了这一情况。结果发现,厂内工人在清洗锅炉过程中,将沾有柴火灰的锅炉除尘水直接排出。
“我们附近还有其他几家工厂,所排污水都会通过各自的污水管、雨水管流向这个洞口,所以也不能完全说是我们一厂所排。但洞口就在我的厂边,再怎么解释都是徒劳的。”吴跃峰说。事情发生后,他一方面花钱新建了3个沉淀池,一方面找了专业清淤公司,准备将洞口这些淤泥清理干净。他还作出了保证:“以后我肯定会注意,不经处理的污水绝对不会乱排放。”
其实,婺城打响的,不仅仅是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整改战役、“最美河流”——白沙溪,更在全区范围展开了“关心母亲河溪,查找、治理水污染源”行动,“最差河流”——桐溪整治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通园溪、回溪等溪流水环境也在一点一点改善。更重要的是,“政府重视,全民参与”的治水氛围已初见端倪。
让“政府重视,全民参与”的氛围更浓烈些吧!让婺城的山山水水重新纯净美丽起来,为这一方人、为后世子孙带来幸福生活和发展空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