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前健身算希奇
现在活动已寻常
进入21世纪之后,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婺城大地上,无论乡村还是城市社区,都出现了一支又一支文体队伍。她们以追求爱好、强身健体为目的,自发地进行健身活动,也积极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我。与此同时,市、区政府部门积极引导,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助推农村、社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加强乡镇(街道)对村(居)文体事业的推动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成了婺城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婺城区雅畈镇于2009年下半年开始规划申请,耗时两年多,建成了一幢高三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配套建设健身广场2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中心。近日,记者前往雅畈镇文化中心,以此为平台,一窥该镇百姓文化生活。
老实说,乍一眼看到这个文化中心,记者还以为是哪个村民建的大别墅,建筑造型带了点欧洲元素,亮黄的外立面色彩,颇具时尚感。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墙之隔的镇政府大楼,显得陈旧而灰败。
虽然小雨浠沥,文化中心内却颇为热闹,因为当天,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曲艺宣传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正在观看曲艺节目的该镇雅畈一村村民于小奶告诉记者,自文化中心去年投入使用后,吸引了附近雅畈一、二、三村,赵宅村,雅叶村5个行政村村民前来开展文体活动。“以前,我们健身都是‘一小撮、一小撮’开展,因为场地面积小。镇里的文化中心启用后,大家都拥到这里来健身,最集中的两个时间是清晨6时和傍晚6时,每次1.5至2个小时,人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六七十人,打拳、练剑、跳舞都有。天气不好的时候,大家就到文化中心三楼活动,整个三楼都是通间,有500平方米的场地呢。”于小奶笑呵呵地说。
正和于小奶说话间,文化中心二楼响起了一阵二胡声。寻声而往,一位老者正一边拉着二胡,一边讲解一则婺剧段子的简谱。他的面前,端端正正地坐了30多位“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妇女。课间,老者接受了采访。
今年78岁的华宝金是雅畈三村人,从小喜欢婺剧又颇有天份的他,通过生活中热心人的零星点拨,加上自身钻研,学会了婺剧演唱和后台奏乐。1998年开始,已经退休后的他先后在金华华容剧团、群乐剧团,义乌稠关剧团等5家剧团学习、工作过。10年前,他开始免费教身边一些婺剧爱好者演唱和奏乐。这一教,慢慢教出了名气,“学生”从最初的11人,增长至20人、30人,最多时达到了43人。“一开始,我在家里的客厅教戏;后来学的人多了,客厅坐不下,我就打通了一侧的房间;还是挤,就搬掉了屋里的家具……现在好了,文化中心专门给我安排了婺剧教室,我再也不用发愁学戏的人没地方坐了。”华宝金乐呵呵地说。据介绍,文化中心设置了大小两个教室,小的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大的则有60平方米。今后,华宝金可以根据学生人数,选择教室开展教学。
记者还了解到,短短一年多时间,与文化中心产生感情的雅畈文体爱好者还有不少。比如,该镇一群书画爱好者就在该中心争取到了一间创作展示厅,用于日常相互交流学习。应该说,如今的雅畈镇文化中心已成为当地群众的“文化阵地”。
新闻链接:
记者还从婺城区文化体育局获悉,截至目前,婺城18个乡镇(街道)除城中街道因场地限制没有建设文化中心以外,其他17个乡镇(街道)均已配备文化中心,其中,15个乡镇(街道)文化中心为近年新建或改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