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白龙桥镇白沙苑小区的绿地上,新增了一些花卉苗木。“小区环境变化大呀,不仅卫生状况好了,花花草草也多了,住着真舒服!”一说起自家的小区,居民陈惠新就满面笑容。自2013年8月业委会成立以来,这个曾被大家“嫌弃”的小区每天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没有物业管理,但只要听到业委会招呼,白龙桥镇白沙苑小区的近百户居民就自发拿着工具参与小区卫生大扫除。退休老人则每日轮流义务打扫小区周围靠近白沙溪路段的路面卫生。到今天,小区居民已经自理“家事”近半年了,效果十分明显。
“白沙苑小区位于白沙溪桥以西,小区地方不大,只有4栋90多户居民。居民在这里住了少则七八年,多则十七八年。”业委会主任周继松说,小区很“薄弱”,空间有限,住户众多,开发商遗留诸多问题。居民樊德鹤介绍说,小区建成后一直没有物业管理,最初卫生环境比较差,二次供水紧张,居民由此产生的意见特别大。一年前,在小区所属的玉龙社区居委会的帮助和监督下,小区居民选举推出5名由小区居民担任的业主委员会委员,负责小区“自治”。选举楼道长、清扫卫生、增加绿化……半年来,业委会用小区一点一滴的变化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居民江先生现在是业委会成员之一,只要发现小区有脏乱现象,他就通过各楼道负责人通知住户打扫卫生。“一听到招呼,大家就自觉拿着工具走出家门,有的拿扫帚扫地,有的拿铁锹把垃圾运到小区门口的垃圾桶。”江先生说,大家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保护家园环境的意识也逐渐提升,特别是前阵子响应政府“五水共治”的号召,都积极行动起来。现在,小区里越来越干净,文明陋习基本杜绝。半年来,小区内各住户都曾参加过集体劳动,从老人到小孩,有时七八十人,有时多达上百人。江先生说,虽然每次的劳动时间不长,但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小区实行“自治”后,几位退休老人每天轮流义务看管小区的绿地,绿地上的花草树木干了就及时浇水,小区里松树、茶花等十几个品种在他们的打理下生机盎然。“门口管理员的房间很简陋,冬天的时候跟冰窖一样,我们见了都不忍心。今年百事达的老总也给我们贴了4万元钱,业委会打算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作修缮门口的管理室。”江先生说,业委会由专门从事过会计工作的成员主管账目,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居民们都很信服。
玉龙社区居委会主任郑珍珍时常来白沙苑小区了解小区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她告诉记者,相比前些年,实行“自理”后的小区变化喜人,居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白沙苑成为了其它小区建设和谐家园的典范。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