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吕贤民情体验日记
3月15日,暖阳微煦。
午后,独自一人来到婺江之畔的S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S社区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社区:说熟悉,是因为在市直机关工作时,就已闻其名。说陌生,是因为虽然处在同一个城市,却从未走进过这个社区,和老百姓“零距离”接触。
S社区原是城郊一村,1949年属金华县婺中镇,1956年属金华市城郊乡。几经变迁,2003年撤村改居成为今天的社区。社区共有2个自然村,1个拆迁安置小区,人口1355人。设有1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22人。社区有过辉煌,也有过曲折。在去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通过认真把握选举细节,充分体现民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社区成功选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整个过程平稳有序,没有出现一例贿选案。这让人看到S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中可贵的一面,看到基层社会治理中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正能量。
几位村民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到来,半是疑惑半是戒备。虽没有深入交流,但他们还是给我介绍了一位了解村情的村民。从这位村民口中,我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情况,听到了群众当中一些真实的声音。为了更深入了解情况,我又先后与两个自然村部分村民进行了交流。一位村民还热情地把我请到家里,泡上一杯热茶,细叙村子的历史沿革和村民的所思所盼,细叙基层一些矛盾纠纷的根源和症结,细叙基层组织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在面对面交流中,距离感在消失,而心则慢慢贴近。村民的叙述,有让我欣慰、让我感动,也有则让我沉思、让我静默。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天色渐黑,我才与村民道别。
这次进村入户民情体验,让我倾听了群众的呼声,掌握了不少一手材料。我深切地感受到,当前城乡社会急剧转型、社会矛盾多发,不深入基层“接地气”,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就会犯脱离群众的毛病。群众是我们依靠的根基,也是服务的对象。不管社会利益关系多么复杂,利益分层化现象多么突出,都不能忘记“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问题,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只有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拥有“铜墙铁壁”,任何力量打不破、摧不垮。
在民情体验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村居组织的“领头雁”,在群众心目有着十分重要地位,在日常工作中能否公道正派、公正处事,端平一碗水,对待群众一视同仁,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不嫌贫爱富,不搞宗族派性,是对其党性的考验,也是对群众观的检验。要加强引导,发挥他们在新农村、新社区建设中的特长,带领广大村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重视教育,确保他们履行好职责,真正成为靠得住、有本事、善共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型干部。要严格要求,加强监督管理,明确职责,增进团结,真正为村民谋福祉。
在城市化进程中,S社区并没有完全跟上城市发展节拍。但独特的位置,也让这个社区的未来给人有不少希翼和期待。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一定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在工作中,要置身于群众之中,真正把心与群众贴在一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主动工作,用好用足用活政策,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要正确引导群众,用党的政策启发群众,用事业发展激励群众,用法律和公民道德约束群众。通过正确引导,教育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让群众在支持和推动改革发展过程,更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强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