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签订协议1958家,处置畜禽10.89万头;拆除栏舍1465家,45万平方米
昨天一大早,白龙桥镇筱溪村农民郑立川就在自家关停拆除的养殖场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场地,提前为转产转业谋划。“复垦后,我准备在这里培育一批精品苗木,进军花卉苗木产业。”郑立川说。
婺城区是传统养殖大区。畜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白龙桥、雅畈、长山、竹马、乾西等乡镇。其中大多数养殖场水平低、规模小、设施简陋。部分畜禽养殖场建设年份较早,设施未能跟上现代环保要求,粪水直排,严重污染水环境。随着“五水共治”纵深推进,畜禽养殖业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郑立川的奶牛养殖场在禁养区内,属于必拆的对象。婺城区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以来,白龙桥举全镇之力,精心部署,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整治工作。按照整治计划,该镇要拆除像郑立川一样的养殖场共395户,需处置各类畜禽2.3万多头,栏舍拆除面积近18.87万平方米,并要求在今年10月前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停拆除任务。
为了切实抓好畜牧业污染整治,婺城区围绕“禁养区全面退出、限养区只减不增、宜养区生态养殖”的治理目标,于年初先后出台了《婺城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和《婺城区畜牧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面启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争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所有养殖场的关停、拆除和转产,实现养殖总量比2013年底下降30%的目标。连日来,全区各乡镇街道干部充分发扬“5+2”、“白加黑”精神,深入各养殖户家中,宣讲养殖场关停拆迁政策,动员养殖户签订协议,关停拆除养殖栏舍,在全区掀起了畜禽污染整治的高潮。
周小明是下杨村的养猪大户,为配合畜牧业污染专项整治,他在4月底签订了关停拆除协议后,就马上联系了温州的经销商,腾空了养猪场。“在我处理完猪后,肉价上涨了,虽然有点遗憾,但不后悔,整治工作需要大家共同支持。”作为村支委的他除了带头签订关停、拆除协议外,还劝导起了其他的养殖户配合镇上工作。清塘下村的养殖户倪小杭也于日前完成了复垦验收,在处置10头奶牛,拆除345平方米的养殖场后,他在复垦好的地里种起了红叶石楠,实现了转产转业。截至6月9日,全镇的395家畜禽养殖户,已有297家签订了关停拆除协议,其中拆除栏舍262家,在推动整治顺利开展的同时,在全区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乾西,长湖治理火热开展的同时,该乡畜禽养殖整治扎实有序推进。为关停拆除165家养殖场,该乡干部不畏艰苦,加班加点,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动员。“围绕五月底基本完成关停拆除工作的目标任务,我们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上门深入养殖户,及时发现整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时了解养殖户动态,主动为他们做好服务。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整治进展顺利,截至6月9日,已签约166户,拆除栏舍127家。”副乡长章晓姣说。
如今,婺城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正“全面开花”,各乡镇街道暗暗较劲,相互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竹马乡整治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102家已全部签约,拆除96家,两项进度均列全区前茅。在整治数量最多的雅畈镇,10月之前要关停拆除养殖场494户,近5万平方米栏舍。为完成这项任务,该镇干部日夜奋战整治一线,目前已完成签约487户,拆除217户。罗店镇落实“定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的工作措施,兵分九路,全力推进工作,进度明显加快,已全部完成签约。共计186家,拆除栏舍140户。
全区各乡镇(街道)比速度、比进度、比效率,加速形成了畜禽污染整治的破竹之势,截至6月9日,全区已签订协议1958家,处置各类畜禽10.89万头,拆除栏舍1465家,共计45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了整治的预期目标,向着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奋力冲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