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做你的拐杖,你必须学会独自去闯荡(三)
江南燥热的夏天就这样静悄悄地来临,常常是在人们还未好好过把春瘾时就来的,似乎才刚刚徜徉在春风柳绿里,但匆匆一个转身,便已是“桃花谢了春红”,难怪连宋朝诗人王观也曾大发感慨,“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
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别样的浪漫,自然难以伤春感怀,但眼看就要立夏那会儿,心头莫名伤感。这感伤来自儿子与春天的一个约定。儿子在手工课上制作了一个别致的风筝,我们答应他在这个春天里,选一个晴天丽日去放飞。可事有波折,儿子从单杠掉下,摔得小手严重骨折,结果这个一直排在日程表上的计划变得遥遥无期。更恼人的是,骨伤难以伺候,修养起来跟我们作对似的缓慢和麻烦,日复一日,直到春光渐暗,而放风筝的事儿给淡忘了。
终于等来一个有风的晴日,当我还愁着如何抓住这最后的春光,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告别这个伤心而晦气的春天时,妻子不假思索地提醒,春天都要过完了赶紧去把那个风筝放飞吧。听了这主意,儿子和我异口同声都说好。可是,正准备去收拾那个可爱风筝,儿子又犯嘀咕了,“我这手,叫我怎么放啊,还是不去算了!”没等我说没什么关系,他又强词夺理地引用上海新华医院的医生来坐实自己的推定,“医生说,不能移位的”。
儿子的这个退堂鼓,让我们喜出望外的心顿时从火炉坠入冰窖。可今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更何况那只寂寞而美丽的风筝,已经躺在车库里几乎寂寞了大半个春天。
去,还是不去?真是个问题。如果去,儿子无法施展自己,甚至还有再度被伤的风险,怕他扫兴而归;如果不去,那么这个春天可能再也没有那么好的春光了,错过这几天,也就错过今年的春天,这会让我们心里对他有欠债。
要在过去,对他的抱怨和退却,我们一定会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比如“你行”“你能”“你可以”等等,至少也会说“没问题,条件允许的话”。可现在,带伤的他表现出了强烈的畏难情绪,反倒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话说回来,谁不疼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心肝宝贝?
然而,父母对孩子的迁就,通常情况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爱着爱着,一不小心就没了分寸,爱着爱着,就爱过了界。尤其自儿子受伤以后,我们几乎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以前给的规矩和制定的习惯统统缩水,标准和底线也是一次又一次被迫后撤下移。时间一久,儿子得寸进尺,一个孩子的依赖天性重现,简直与养尊处优无虞。甚至有段时间,一有不顺他意,便嚷嚷着搬出“我骨折”这个盾牌,来搪塞我们的责备,惹得我们夫妻俩面面相觑,心里毛毛的,想拆穿,想怒骂,但又都因为他的伤而不了了之。
不去,怕错过;去了,怕伤害。具体到此次,从内心来说,我想说服他去放飞他梦寐已久的风筝,目的是鼓励他忘了疼痛,忘了伤,不要整天可怜兮兮地把自己当病人。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讲?又该从哪里跟他说起?
其实,人生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不是遇到的,而是想出来的。我们常说,“越想越后怕”、“自己把自己吓死”等,也许就是这层意思。何况,每个人天生就有惰性,我们一生的努力也不过是在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在困难和恐惧面前,人性有时候是十分懦弱和卑微的,我们宁愿沉迷在内心世界里求取安稳,也不愿打破惯性思维,勇敢站起来、走出去,就像历史上的南宋政权,宁可偏安一隅,躲在东南半壁江山里欢歌夜舞,也不愿倚靠自身比蒙古军队强得多的力量去重整山河、北定中原。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很多问题其实本来都不是问题,只是我们自己心有挂碍,然后自我设限,固步自封,放不开手脚。
我知道,恰逢七八岁叛逆期的小男孩,伤害记忆和疼痛经历,会给他带去内心的保守和固执,单凭大人空有一腔热情,或者道上一万个理,休想能在一时半会得到改变。我索性放下说服工作,答应他带上风筝只去公园兜圈。没有想到的是,甫一路过公园,便看到了满天的风筝在飞舞,还看到了有个脚骨折坐着轮椅上跟父母一起玩耍的孩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现实来说话。这下,儿子中了我“以空间换心情,以时间改观念”的招,欣喜若狂地要去放风筝了,全然忘记了那一手的伤痕。
说实在的,我并不在意风筝能飞多高,我只希望它能保持飞翔的姿态,勇敢地去飞。生活也真是这样富有戏剧性,有时候在困难面前,我们真觉得自己胆怯了或坚持不住了,但一旦我们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有时候以为自己走到山穷水尽,已经没有路了,可没有退路的走到山前,忽然发现生活又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放不空过去,就走不进未来。当风筝高高飞翔,我突然百感交集,那只儿子心爱的等候了一个春天的风筝,终于赶在一个夏天来临之前同风而起,华丽逆袭。我想风筝这个时候飞起,也算不负一年最后的春光,更是对一年春天最好的沐浴。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年的春天很短,一个人的春天也如此,小时候我们都盼着快点长大,因为我们对生活的世界充满好奇,年长后,我们却害怕岁月,因为再长长我们就老了。凡事都恨晚,那歌词不也一唱三叹么,“看着看着,眼都花了”,所以急着催促赶路,生怕孩子们停留观望,错过每一个最美的光阴。
是的,光阴最易把人抛弃。不过,唯有我们做好周全准备抢在前面,不路过,不错过,一切都有希望。好在儿子还小,一切还来得及。读完幼儿园,即将正式迈入学知识、打基础的年龄,这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和起点。我指着那风筝告诉儿子,每一天都要像抓住这个春天最后的时光一样,不抱怨不停留,不放弃不抛弃,迎风而起,扶摇直上,勇敢出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