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华市迎来大范围的强降雨,我区部分乡镇街道发生洪涝灾害,雨天潮湿闷热,加之入高温季节,诱发疾病危险的因素增多,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肠道传染病是洪灾过后最常见的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它会引起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导致病人体液短时间内大量丧失,如抢救不及时,病人可因脱水衰竭而导致死亡。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成为灾后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此,记者针对夏季7—8月份为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实际情况,结合洪涝灾害,就如何有效地预防肠道传染病,减少肠道传染病疾病的发生,提高发生洪灾地区的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采访了婺城区疾病防控中心健康教育科长陈伯恒。让他给大家支招,详细讲述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控制措施等。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昆虫传播。病原体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给别人。肠道传染病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必须马上就诊。
“洪涝灾区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饮用水源也可能受到污染,加上水淹食物后,食物容易发生霉变、腐败变质,食品卫生难以得到保障,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陈伯恒说,再加上夏季气温较高,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苍蝇、蟑螂等病媒昆虫孳生活动增加了传播机会,这些因素导致肠道传染病多发。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做到不生食、喝开水、洗净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不要去不卫生的饮食店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一旦出现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陈伯恒介绍,个人也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来增强体力,其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染病。
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更应该做好防护措施,以预防肠道传染病。“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陈伯恒提醒。同时,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搞好饮水卫生,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合格饮用水;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