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婺州公园:上世纪50年代的那段古城旧事

2014-07-11 09:34:3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文/摄

  寻找老金华的记忆系列报道之三

  在古人的风水学说里,古城门边、护城河旁是最为藏风聚气的,如婺江古城段一般缓缓而行的水流则如源源不断涌入的财富,如是临江而居的一座城,便如守住了“固若金汤”的聚宝盆。日前,记者听九旬老人,也是上世纪50年代婺州公园建设参与者何孙耕聊起了那段古城旧事,领略了一番人与自然博弈生存的千古哲学。

  已入空门的昔日繁华

  古时,婺州公园尚不存世,此处的繁华却早已上演了千百年。作为农耕民族的华夏,一座古城的繁华总是与水紧密相连。义乌江与武义江合流而成金华江,即婺江穿城而过,当时的外来运输多用水路,且必经此地,古人便在这离古子城和西大门入城口的河岸上建起了“小码头”,码头上大小水排一字排开,进城商贾一律在此歇脚,码头上终日来往行人不绝如缕,各式饭店、旅店、米店、山货店等鳞次栉比,纤夫拉纤的吆喝声,生意人做买卖的讨价还价声,茶馆店里茶客的调侃声……夹杂一处,熙熙攘攘。

  在何孙耕的记忆里,当时的米店已发展得初具规模,各处来的米商都会把米放在码头米店里卖,但须向米店缴纳一定的分成,米店可为其提供免费食宿,待米面卖完,则恕不招待。码头对面即是古城墙,依次设有八咏门、梅花门和水门,其中水门也称柴埠门,因堆叠柴木以便销售而得此俗名,据说是因为码头仓储空间有限,为防止被骄阳晒裂,自龙游等地来的木材商们就把大木材层层叠叠泡在水里,买家则下到水排上挑选。

  “婺州公园原来的位置是义乌江上的一片沙滩,其中有几处深水沟和深水潭,平日市民们都在那里洗衣、洗菜,经年累月砂石沉积形成八咏滩,每次涨潮退去,都会有人在沙滩上捡河蚌,拿回来吵着吃,那东西繁殖很快。”于饥荒年代,这无疑是大自然给予人类莫大的馈赠与援助。

  即便如此,每个社会阶段终究会有无形的圈层和等级,临近的长乐剧院里夜夜歌舞升平,名流出没,却是寻常人家遥不可及的消费。

  或许,唯有母亲河是公平的,当时,金华城里340眼水井,井水都带咸味,不好喝。整座城的居家饮水都靠着这一汪婺江水,经过一夜的沉淀,每逢东方破晓,各家便纷纷赶来江边挑水回家,泡茶饮用。

  上世纪50年代的“婺城治水”

  然而,婺江并不总是温柔的,它血脉中流溢着数千年来作为护城河刚烈的性情,“当时年年洪灾,洪水冲击燕尾洲后折向西北撞击天宁寺南面山坡脚,造成山坡脚塌方愈演愈烈,进而使附近长乐剧院旁形成深水潭,而此段河道则逐渐演化为一个紧凑的‘Z’字型,加上江面及沙滩水面深浅不均,水下有暗流,行船不易,被船夫们称作‘鬼门湾’,每次乘船接近此处,船夫都会告诫我们坐好不许动,一有不慎便会落水。”此外,在何孙耕的记忆中,长乐剧院下是金华人的恐怖地带,水下有泉眼,与北山水脉相通,泉流急速,形成强力漩涡,且水温极低,每年都会有人下水时因受冻抽筋而溺水。一年数次的洪水也让周遭居民深受其害,其中有一年,洪水水位超过警戒线4.68米,婺州治水迫在眉睫。

  1956年,何孙耕当时所在的金华县政府建设科在天宁寺南面的义乌江边建起了两条挑水坝,以引导洪水改变流向,减少对其山坡脚的冲击,收效明显.于是,建设科决定再行加长加高,建筑物料何处来?经勘察,县建设科一行考虑到码头加工好的大米通常需要被装载入双轮车,而后被推着穿过西大门,转向中山路,再一人推一人拉合力翻越铁岭头,送到东市街市场上卖,途中多有险阻,欲以在山腰处筑一条坦途,把挖掘出的泥沙倒在挑水坝上,形成了一片平地,市民休闲常常造访此处。新筑的路名唤“滨江路”,那片平地则被市民称作“火腿公园”。随后,金华县挖备战地下坑道网,挖掘出大量砂石,全部堆到“火腿公园”,由此再次扩大了建筑面,提升了高度。

  古城新址,人与自然的和谐博弈

  自东阳江上游横锦水库建成后,金华洪水灾害减少,市民中将原用于防洪的“火腿公园”建设为真正的休闲健身公园的呼声此起彼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金华县政府在附近建起了游泳池和自来水厂,解决了市民基本生活配置,而后启动了婺州公园的建设。第一年,县建设科组织工程施工队赶在汛期来临前就地采砂筑坝,筑高了防洪护岸线,将开凿防空洞清运出的砂石填埋进了天宁寺南面的沙滩,工程进度如期完成。然而,第二年,防空洞开凿数量骤然减少,砂石补给不足,“为解决砂石短缺,大家就想到了在公园内设置一道人造景观水池,等待砂石沉降到一定程度,再在池底和周边覆盖一公尺厚的黄土,可作蓄水划船之用。”经商讨,方案很快投入执行。此后,建设局又在水池背面建了茶室,取名“时春亭”,安置了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区隔规划为儿童公园。婺州公园建成后,金华县政府特求来舒同、沙孟海两位大师墨宝,舒同所题牌匾悬于外大门,沙孟海的则悬于内大门。

  时光飞逝,婺州公园也已是花甲之龄,其观赏及文化价值与日俱增,治水生态却不如往日。当年,洪水肆虐,让江边百姓痛苦不堪,我们开启了“婺城治水”,改造自然;而今,婺城治水的冲锋号又一次奏响,静默的唯有古城带给我们的关于人与自然博弈的哲思。

责任编辑:朱莹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